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外表敦厚朴实,待人真诚友善,笑起来似乎总带着一丝羞涩,给人一种天然的温暖和亲切感。35岁的陈勉看起来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邻家“大男孩”,而在崔家营管理处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大咖。
初出茅庐存匠心
2006年,刚出大学校门的陈勉,没有眷恋城市的灯红酒绿,毅然选择与航电为伴、与枢纽为伍的交通工作, 一路走来,陈勉从基层机电部的一名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崔家营航电枢纽维护部的副部长和创新工作室的核心人物,十年的刻苦钻研使他练就了检修业务的硬功夫,设备上许多疑难杂症对于他来说都能手到病除,领导和同事由衷地称他为检修工匠,并先后多次荣获湖北省、交通运输行业、崔家营管理处“工匠杯”“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斩获的各种奖项更是不计其数。
成绩的背后是多少次的实验、多少次的攻关、多少次的日夜坚守,很多人却不曾知晓。在陈勉的心里,如何保证大家在操作、维修时省时又省力,一直是他乐此不彼的追求。荣誉并没有让陈勉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他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执著和热情。2016年,近区变增容、左岸配电工程改造及高压柜开关状态信号上传监控系统等项目升级改造,当时已是副部长的他主动请缨与厂家对接,遇到问题就一遍遍地请教,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掌握专业技术技能,顺利完成了升级改造任务。
多年来的历练,使陈勉深感检修副部长的责任重大,下班路上召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躺下休息又起身……这些都成了他生活中的常事,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条件,只要设备出了故障,他都投袂而起,每次都等到设备运行正常后才离开现场。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但他却没有任何怨言,任劳任怨。
点滴积累促匠成
工作中,陈勉始终以严谨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项工作,严把质量关,争取做到“零失误”。在一次处理机组故障中,由于电控变速箱是厂家新换的设备,安装后出现运行故障,使用单位认为是维修质量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他身体力行,通过所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利用电脑对电控操纵阀进行分析检测,找出了设备故障点,并对其进行修理和调试,使设备恢复了正常运行,受到厂家工程师的交口称赞。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设备事故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判断,可是一旦思路对了,掌握了一定规律,检修工作就相对容易些。为了切实掌握机电设备检修技能,陈勉没少下功夫,他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钻研业务知识,每次排除故障后,他都会及时总结经验,将设备名称、部位、原因、损坏的电器元件、检修措施及修复后运行情况等做好记录,及时对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总结排查方法,对各种常见故障做到准确判断和处理。
平日里,陈勉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故障部位、原因及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累计做笔记达数10万字,凭借勤奋学习的韧劲,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对所辖机电设备了如指掌,对每台设备的习性洞彻事理,熟练掌握检修工作的每道工序,只要设备出现故障,他一听一看就能找到“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授业解惑传匠脉
陈勉不仅有着精湛的检修技能,而且还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处理事故的心得体会和技巧,在班中空闲时间和班前会上为大家讲授。他常说:“一个人强不算强,只有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了,检修技术才有保证。”
为加快人才队伍培养,陈勉主动承担“一对二”师带徒责任,从最基础的开关电路知识讲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每次处理完故障后都把处理思路、处理方法及处理后的运行情况讲给徒弟听,并要求徒弟每天做好笔记,详细记录当天工作流程,写出处理事故、整改质量的心得。每个月最后一天对徒弟进行提问考试,帮助徒弟在最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各项检修技能,真正做到教有计划、学有目标、月有考核,师徒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教练’,把学员教会、教通、教精一直给予我满满的成就感。”陈勉引以为傲。他的手机从不关机,方便与学员随时联系。目前,陈勉培养的多名徒弟已成为枢纽的业务骨干。
曾经有人在陈勉获得多项奖项后问他是否考虑过跳槽,他不假思索地说:“交通航电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检修技术人才,我有传帮带的责任和义务,也离不开这个让我成长、给我喜悦的地方。”
在“检修工匠”的道路上,陈勉说自己是“累且更快乐,因为在工作中,收获了检修人的职业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