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水平台又有电打鱼的”。“值班室收到,马上通知渔政”。7月17日,在崔家营管理处监控调度中心的电脑上,枢纽右岸1100米、左岸1500米警戒水域的“禁渔区”和“禁采区”内,监控信息一目了然。
安装枢纽“天眼”系统,非法在警戒水域内挂鱼、电鱼、捕鱼等行为随时通过视频通知给海事、渔政、公安部门,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同时,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是抓现场安全的一个缩影。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尹武东说。
近年来,随着枢纽建设、改造、检修、运维工作量的增加,大型检修施工作业面交叉、小型分散作业现场人员混杂、外包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给人身、航电及设备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为解决安全监督全覆盖,使现场作业人员工作流程有监督,枢纽引入“互联网+”技术手段,创新建成“天眼”系统,同步建成作业视频监控室,将“天眼”系统与原有“枢纽视屏监控系统”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移动手持终端和变电站固定摄像头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应急抢修、高风险作业等情况下的实时视频传输和语音对话。监控人员可通过“天眼”对船闸、引航道、非法捕渔等各类作业现场全过程、不间断的实时监控。
“天眼”系统在工作现场的全覆盖应用,是枢纽通过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的方式反违章、禁事故、保安全的有效举措,有效弥补了安全稽查人员检查不能及时、有效对所有现场进行安全稽查覆盖的不足,也使枢纽现场安全管理真正实现可视、可控。同时,通过实时监控的手段使现场工作人员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让被动监督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真正实现安全管理无死角。
下一步,崔家营管理处坚持“数字+智慧”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天眼”功能,力争在智慧航电运行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