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运管局创新工作方式,大力开展道路运输信息化工作,完善“一套基础网络”,打造“三个平台”,实现“四个对接”,建设“五大系统”,从基础监管、专项监管、协同监管、便民支撑等靶向,推进道路运输行业数字监管,构建协同监管、多方参与的道路运输行业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构建运输服务基础监管体系。建成“道路运输四级协同管理系统”,入库20.6万经营业户、50.1万营运车辆和112.5多万从业人员数据,2018年办理业务信息220万笔,结合各类动静态信息,实现监管过程、结果应用闭环管理。建成使用“旅游包车客运标志牌管理系统”等外围应用系统,发放包车牌30余万块,受理、处理客运班线许可变更业务756笔,全省3,366家二类以上汽车维修企业全部对接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此外还建设了运行分析等综合系统,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效能。

  二是构建运输安全专项监管体系。建成全省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平台,全省“两客一危”车辆入网率99.86%,2017年在全国率先实现 “两客一危”车辆4G动态视频监控全覆盖,2018年实现农村客运车辆动态监控全覆盖。初步实现了政府监管、企业监控、第三方监测“三网融合”,共监测“两客一危”及重载货车19万辆。依托“三网”建立安全动态监控信息闭环处理机制,对违规驾驶员、运输企业实施“五种形态”处理,对发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不及时整改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运输安全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三是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和行业治理体系。外部,首批实现与部运政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与部货运平台等的数据交换与对接;实现了与省厅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的对接,强化了与公安等相关部门数据信息的交互共享,构建了“大监管”格局。内部,各业务子系统以运政系统为核心实现互联互通,保障基础数据同源、管理数据全面。

  四是构建运输服务便民支撑体系。与相关部门实行数据共享对接,形成行政许可等事项全方位、流程化应用;实施了驾驶员诚信考核网上签注、普货车辆网上年度审验、从业资格补换证、在线考试和学习等便民措施网上办理;全面建成联网售票系统,累计线上售票1025万张;91.66%的驾培机构已实行“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模式;联网154家检测站,在全国率先实现普通营运货车省内异地检测;进一步提升公交“一卡通”服务效能,发挥各类物流信息平台(多式联运、无车承运、甩挂运输、城市配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