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相当规模,但曾经一段时期“小、散、乱、弱”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传统物流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等新型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为此,近几年,东西湖区物流主管部门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和高端物流业态引进入驻,促进物流业高位嫁接、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多产业集群融合基地,实现物流业发展转型发展。

  一、科学绘制发展蓝图,重点建设四大板块

  为加快推进传统物流产业向西迁移,规划布局建设总面积达19平方公里、具有四大功能板块的东西湖综合物流园区。一是建设电子商务版块。引进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入驻,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促进电商、物流联动发展。二是建设现代物流版块。引进以DHL、天地华宇、华航长盛物流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区域总部和以顺丰速递、中邮、圆通为代表的快递企业,形成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三是建设保税物流版块。强化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与武汉公路口岸、铁路口岸联动,构成华中地区重要外向型通道。四是建设多式联运版块。充分发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青锋港转运码头铁水联运优势,实现“江海直达”;通过区港联动,实现天河机场空港功能延伸;加强铁路口岸“汉新欧”国际班列与公路口岸对接,打造连接欧亚的外向型物流枢纽,形成铁水公空齐发力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二、深挖保税物流特色,强化产业协同联动

  为促进东西湖综合物流园保税物流板块发展,做大做强做精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B型),规划了总面积为3.05平方公里的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东西湖园区),总体规划为保税物流、出口加工两大区域。通过保税物流与出口加工的联动协同,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共同发展。其中,保税物流区占地1.25平方公里,依托已建成运行的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公路口岸、铁路口岸联动,构建华中地区重要的外向型功能节点,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出口加工区占地1.8平方公里,紧邻台商投资区、台资密集区,旨在依托先进制造业集聚优势,吸引占地面积小、投资回报高的外向型企业入驻,打造立足全区、辐射全市的出口加工平台。目前,锦海捷亚、优传供应链等16家企业已入驻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东西湖园区)。

  三、坚持五化同步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五化同步,提升服务水平,是实现东西湖区物流产业转型腾飞的重要保障。一是推进物流发展国际化。完善和提升东西湖区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进口商品保税、出口商品退税等功能,加快电子口岸平台建设。二是推进物流发展专业化。加强物流市场主体培育,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着力提升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打造武汉物流服务外包示范区。三是推进物流发展网络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区运输网络布局,加快铁水公空的衔接和配套,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四是推进产业发展联动化。以为产业服务为中心,重点依托食品、机电等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物流集散中心和市区时效性物流配送中心。五是推进物流发展低碳化。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物流理念,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施行标准化等实现节能减排。

  目前,武汉东西湖区充分发挥多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优势,推进了仓储物流、口岸与保税物流、第三方物流、货运代理等物流业态集聚发展,使其成为武汉市最大的物流集聚区。

  一是仓储物流设施完善。已建成保税仓库面积3万平方米,可满足湖北省外贸企业的“一日游”和保税仓储业务需求。以亚马逊、山绿冷库、德邦物流等企业为核心,周边建成仓库面积6万平方米,可满足华中区域电子商务配送、冷链物流和公路运输货物集散需求。

  二是保税物流快速发展。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通关量持续增长,名列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后23家首位。紧邻建设的武汉公路口岸作业区占地63亩,查验平台与保税物流中心实现共享,能够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三是公路物流位列前茅。东西湖物流聚集区处于我国南北干线公路运输的800公里经济运距的节点位置,是武汉城市圈公路货运中心站,是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公路货运中心,货运车辆日流量达5000辆,日停车数量达3000辆。

  四是物流企业高度集聚。东西湖区食品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台商工业园、海峡科技园等四个新型工业化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吸引大批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入驻东西湖区,形成了以德邦、盛辉等为代表的公路物流,以锦海捷亚、嘉里大通等为代表的国际货代,以山绿冷库和双汇物流等为代表的冷链物流,以湖北邮政、联邦快递等为代表的包裹快递,以亚马逊、京东商城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