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二五”是湖北交通创新突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高举“打牢发展大底盘、建设祖国立交桥”发展旗帜,紧盯目标、奋力实干,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湖北交通勇于改革创新、坚持先行先试,在交通运输大建设、大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涌现了典型,此前我们陆续刊登了《南漳县改革乡镇交管站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大冶探索建立农村公路新型管养机制》《恩施州全面推进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等7期经验交流,各单位积极借鉴,大力推广,极大促进了各方面的工作。
7月17日全省交通运输形势分析会上,武汉、襄阳、宜昌、鄂州、黄冈、咸宁、潜江、利川交通运输部门及谷竹高速指挥部等9家单位介绍了新措施、新亮点,提供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工作方法,为了推广经验,总结提高,我们将分期(经验交流八——十六)予以刊登。
咬定目标不放松 构筑鄂西桥头堡
利川市交通运输局
利川地处鄂西南边陲,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国土面积460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总人口92万,是恩施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利川是巴楚文化的交汇地,是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的故乡;是生态宜居的避暑胜地,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夏天酷暑,冬天严寒,被誉为“天然氧吧、避暑凉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建成通车的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渝利铁路、利万高速公路横贯市境,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确立了“建设大通道、连接主干线、疏通内循环、畅通乡镇村、完善管养运”的交通发展思路,明确了交通运输总体目标。到2015年底,全市通车里程达到6312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639公里),路网密度达136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100%通二级路,行政村100%水泥(沥青)路;新建1个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货运站、5个乡镇五级客运站、1个交通物流园、9个渡口建设项目。目前各个项目推进顺利,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实行“重点倾斜”,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交通运输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扎实有效地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才有可能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目前我市的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7月底,“十二五”期间项目均可获得相关部门审批。这些项目的相继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我市交通运输条件,构建更加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抓项目前期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项目的前期工作,市委书记郑开国、市长张涛亲自过问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分别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交通运输项目前期工作,帮助解决、协调相关问题。
二是信息把握是前提。加强与省、州交通、发改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捕捉和掌握交通项目的投资方向、政策,有针对性地研究我市交通项目争取的主攻方向。
三是经费保障是基础。项目前期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2013年,市政府在财政极度困难的前提下,安排交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基本保障了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需要。
四是扎实工作是根本。项目工作,需要锲而不舍的“蚂蝗”精神,需要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我们从交通系统抽调业务熟、工作认真的业务骨干,组建了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常年抓项目的前期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抓好“五个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抓组织领导保障。市政府成立了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每一项交通运输项目又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由市级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加强协调,统一指挥。2013年分别成立了通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省道改造指挥部、利鱼线绕城项目指挥部、利万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交通物流园建设领导小组、中心客运站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程建设。
二抓政策支撑保障。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交通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保障了各项交通项目以最低的成本向前推进。如公路建设的征拆一律由乡镇、村,采取“田土自调、青苗自补、管线自移、房屋自迁、障碍自清、矛盾自调、取料无偿”的办法,将征拆责任全部打到乡镇,确保交通运输部门更多精力抓质量、促进度;交通建设所需的砂、石料由交通部门申请,各相关职能部门备案后,开设临时料厂,工程建设结束后再关闭等优惠政策。
三抓资金投入保障。一是捆绑相关资金项目。市政府每年捆绑扶贫、民宗、发改、农发等项目资金800万元用于交通项目配套,将农村通畅工程建设村的“一事一议”资金统筹用于安保工程。二是市财政预算。每年市政府安排5000万元左右,用于交通项目建设,2013年市财政预算4000万元解决通乡二级公路改造。三是融资建设。市政府通过BT模式,贷款贴息等方式筹措交通建设资金。如贷款3800万元对“318”国道全线进行了大修,项目资金到后还贷,政府承担利息;利用土地置换的形式,融资2800万元启动佛宝山旅游公路改造;采取BT方式,融资4亿元启动了利鱼线绕城公路建设。
四抓协调服务保障。2013年,由于雨天超过常年,对路网建设影响很大。为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由市政府牵头,组成督查、协调、服务工作专班,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环境开展督查,对施工进度滞后的线路实行挂牌督办。市政府坚持检查督办与协调服务结合,协调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为路网建设提供各项服务保障,确保了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五抓工程质量保障。质量是交通工程的生命。为进一步提高交通项目质量管理,我局在加强质监站的目标责任管理的同时,还实行了通畅工程社会监理和义务质量监督员制度。为了解决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点多面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矛盾,安排了100万元专项经费,为乡镇聘请了10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路桥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监理人员;组织村民代表参与质量监管,确保每条线路都有义务质监员。由于通畅工程的路基大都是群众自筹资金整修的,群众对建设质量更加关注,监督办法也多。为了杜绝偷料行为,有的村在拌合场安装摄像头进行监控,有的群众监督员还隐藏在树林中,对配料实行监督。2013年上半年义务质监员对施工材料、施工配比、施工工艺、路面厚度、宽度等各方面出现的质量问题举报22起,全部得到及时处理。通过落实四级质量监督体系,抓好专职质监、社会监理和义务质监员“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机制,全市路网建设质量整体上得到提高。
三、以公交体质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和谐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矛盾错综复杂,上访不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今年我局从公交体制改革、运输企业重组入手,积极引导运输行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使许多矛盾得到化解,促进了行业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公交体制改革。实行公车公营,对全市55台城市公交车进行了成功收购,实行公司管理;对现有车辆进行更换,城市公交车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启动了公交停保场、首末站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运输企业重组。今年,我局以中心客运站建设为契机,积极引导市内所有客运公司重组,将十几家客运企业组合为一家集团公司。目前,工商注册登记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清产核资工作。
四、以安全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一是加大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力度。所有在建公路项目同步建设安保设施,并对以前未建安保设施的农村公路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拟分三年实施完成,今年实施300公里。
二是对“两客一危”的船舶和渡口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已全面安全达标。
三是加强客运站场、车辆实施安全达标建设。从源头上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切实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交通运输工作矛盾多、压力大。上半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抓住武陵山扶贫开发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创新工作思路,将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圆满完成“十二五”建设任务,推进我市交通事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