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公交27年,张兵把技术当艺术追求,开好每一趟单边,进好每一个站点,用好每一脚油门,安全行车90余万公里,1.9万趟次无一例违章、无一起投诉、无一桩事故,创造了“三零司机”奇迹。他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着张兵服务百姓的无私奉献,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新时代爱岗敬业的“活雷锋”。
1月14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出决定,在全省开展向张兵学习活动。3月4日,省文明办、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授予张兵“雷锋式驾驶员”光荣称号。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说:“我们要通过学习张兵活动,提振交通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激发工作激情,培树更多的‘张兵式’先进典型,掀起湖北交通运输行业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新高潮。”
最艰辛的付出:双手都被清洗剂“咬”白了
2003年,集团统一将汽油车改装成了燃气车。开了一段时间后,张兵感觉每天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满载乘客爬江汉二桥,车辆动力一天不如一天,耗气量也在增大。燃气车结构与汽油车略有不同,线路技工都在忙着,张兵决定自己找专家解决这个问题。
赶着一天下早班,张兵不顾工作后的身体不适,转了几趟车来到民生燃气公司向工程师虚心请教。工程师解释,是改装的天然气车动力系统蒸发器气路发生“路堵”,车辆才无法正常工作,并讲解了技术原理。张兵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跟着燃气公司的工程师学习蒸发器拆、装和清洗并请教预防“路堵”的方法。等他回到家里已是晚上7点多,双手被清洗剂“咬”白了。妻子心疼地说:“你这一忙起来就是14个小时,工作再忙,也要注意下身体啊!”张兵只是笑笑说:“没事,我身体好得很。”
点评:过硬的本领背后必定有艰辛的付出,而这背后的付出一般人往往是看不到的。
最完美的行车:只花两元钱的五星级服务
对于家住汉南的小刘来说,531路公交车是她出行的必乘线路,虽然车型尚未统一,但531路却是名副其实的“五星级线路”,干净卫生,秩序井然,服务周到,尤其是坐张兵师傅开的车,照小刘的话说,那不光是一种享受,而且比打的还稳当、舒心。
2012年6月的一天,小刘和男友小张在汉阳王家湾逛完街后往回赶,当时交通比较拥挤,小张建议打的,小刘却坚持要坐公交,而且指名要坐张兵的车,不仅如此,她还当着男友连声称赞张兵师傅。这让小伙子心里很是不满,“不就一个开车的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带着满腹的质疑与不屑,小张跟着女友上了张兵师傅的531路。
“您好!往这边请!”“婆婆,您老慢点下,不慌。”只见张兵正在热心地招呼着上下车的乘客。
小张发现女友手里捧着一杯没盖盖子的奶茶,就催促她赶紧喝,免得泼在衣服上。小刘不以为然地说:“坐张师傅的车,不管你拿的什么,一滴都不会浪费。”
看着女友满脸的崇拜,小张非常不屑。“你不信?那你敢不敢跟我就这杯奶茶打个赌?要是到了目的地,一点都没泼出来,你就过去跟张师傅说声谢谢。”小刘急得脸都红了。“赌就赌,路这么远,不信他不出点岔子。”小张暗暗地乐了。
汉阳王家湾到汉南四村,总共19站,奶茶一点也没洒出来,小张的面部表情从不屑到惊奇再到赞叹,就像一张晴雨图变化莫测,还没到终点,就忍不住说到:“额的神啊,这哪是坐公交啊,这简直是享受五星级的服务啊!
点评:“坐他的车是一种幸福!”心系司乘,是张兵开好每一趟车的无穷原动力。
最无私的奉献:张兵的年三十
去年的大年三十本来不是张兵的末班,张兵主动要求开末班车。晚上9时30分发车,乘客和大街上的车流都不多,可张兵一点不敢懈怠。越是好开的路况,越是容易出安全事故,有经验的司机都知道。
10时25分收班后,张兵与队长等4人,前后跑了4名同事家,为他们家中已故的老人“上清香”。3家在桥口区,最后一家在江岸区,没想到在二七路因为很多人出来买供品,还塞了车,一直忙到大年初一凌晨三点多,张兵才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等他多时的母亲和妻儿身边。江萍说,他已经好多年没能在年三十晚上,陪家人看春晚,唠家常了。
点评:万家欢聚的时候,就是交通人最忙碌的时候,27年来,张兵把人生奉献给了十米车厢,诠释了什么是敬业和奉献。他早已习惯了这种奉献。
最艰难的抉择:难以割舍的情结
2004年,公交集团刚刚成立,很多线路都在调整优化,车辆状况也不甚理想,在531路这样的短小线路,员工平均工资才1000多元,大家不免对前途有些悲观。
正在这时,张兵的一个徒弟突然打来电话,说自己在沿海某城市承包了线路,急缺人手,盛情邀请张兵去开车,“师傅来了,就当主管,带着大家就行了。一个月的工资至少五六千元!”说实在的,这个诱惑对张兵可不小,工作比现在轻松,收入比公交司机翻了好几倍。
面对这样一份美差,张兵当时确实动心了。去还是留?激烈的思想斗争让他失眠了。好几个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张兵的母亲也是老公交人,非常支持儿子留在公交。她说:“人要朝前看,我就不信武汉公交司机的待遇好不起来!”最终,张兵选择了继续留在公交司机这个岗位上。他打电话给徒弟:“感谢你的关照,可我在这里工作二十多年了,突然离开实在割舍不下,心里会空落落的。”确实,公交车是老百姓的车,为老百姓开好车,是张兵最大的满足。
点评:人的一生,关键时刻的抉择很重要,有时候甚至是人生的转折点。张兵毅然选择了走自己的路,把人生奉献给了十米车厢。
最平和的心态:不打不相识
27年来,张兵恪守“服务第一、乘客至上”的宗旨,把服务做到完美极致,想乘客所想、急乘客所急,在枯燥辛苦的公交驾驶岗位上,始终如一地把乘客当亲人,用朴实的感情送去交通人的温暖。
在公交行业工作29年,每天接触的乘客不下1000人。张兵受过表扬,有过快乐,也有过不少委屈。
80年代的时候,公交车数量少、车况差、车辆间距也大。有时候半个小时也来不了一趟车。1988年的一个夏天,武汉这个“火炉”热得很。那时张兵刚刚驾驶公交车1年半,开的是45路公交。他开着车子缓缓驶进公交站台,打开车门,一个中年男子上来就给张兵一巴掌,打得他眼冒金星。“你们怎么开的车,半天也不来一辆,有事都被你们给耽误了!”张兵这才明白,这位乘客是有急事要办,等了好久的公交车,实在是气愤不过。张兵反而替这位乘客着急起来:“实在对不起,您赶紧上车,找个座位坐好。”中年男子见张兵还给他道歉,顿时也软了下来,再加上满车厢的乘客也为张兵鸣不平,他红着脸向车厢里面走去。事后这位乘客还专门找到公司,当面向张兵道歉,直到张兵调整到现在的531路,他还经常乘坐张兵的车,成了不打不相识的哥们儿。
点评:公交车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公交司机是老百姓的专职司机,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张兵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最暖心的记挂:“特意等着张兵的531”
老家仙桃的刘婆婆在武汉带孙子,就住在古田一路,是张兵的常客。她喜欢等张兵的车,别的车过去了几趟她都没上,特意等着张兵的531路公交车。她说,有一次一辆车急刹时,把一个老人摔成了骨折。张兵的车开的稳,她坐的安心。
刘婆婆和张兵相识源于一次乘车经历。刘婆婆的卡没刷响,后面的乘客催促,刘婆婆脸都急红了,生怕张兵误会她拿假证乘车,可张兵却和气地对她说:“您别着急,我看到您的卡了,先到后面坐着吧!”刘婆婆感激不已,从此对张兵这个小伙子印象深刻,结成了忘年交。
每次遇到刘婆婆上车,张兵总是扶一把;遇到站头停车较多,张兵总是把刘婆婆安排在最先发的车上坐好。有一次刘婆婆出门回家时正赶上下雨,遇到张兵的车过来,张兵在刘婆婆下车时主动把自己的伞借给她,让刘婆婆心里暖融融的。从此,刘婆婆出门,总是想着等张兵的车,有时候甚至差点误了家里的事。
点评:为乘客付出的一点一滴,都会让乘客无比记挂,这种记挂会更激发张兵为乘客做好服务的热情。
最宝贵的互信:母亲的托付
汉阳三中老校址在汉南四村,前几年还只有531路一条公交线路可以到达,每天上学的高峰,车上的学生多,送学生的家长也多。家住十里铺的曹女士和普通家长一样,天天乘531路送读初一的女儿叶思宇上学。
有一次早上,正准备送女儿乘车去学校的曹女士在车站突然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要赶紧到单位去有急事。叶思宇听了之后懂事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先走吧,我一个人可以去上学的!”曹女士不放心,对叶思宇说:“那我送你上车吧!”正说着,张兵的车来了。
把叶思宇送上车,曹女士在车门口千叮嘱万嘱咐:“一定要到终点下车啊!注意过马路的安全啊!”说完对着张兵笑了笑。张兵从这个微笑中,读懂了一位母亲的嘱托。车到终点站,叶思宇要下车,张兵忙劝止:“等一下,小同学,等我掉头过来你再下!”随后,张兵在终点站调头之后将车停在离三中大门最近的地方,才让叶思宇下车,目送她走进校门,才放心离开。
以后,再碰到了叶思宇,张兵都会习惯性地让她多坐一会,掉头再让其下车,一直到她3年后毕业为止。
点评:发生在张兵和陌生乘客之间的这份信任,是乘客对张兵服务信赖的最直接体现,张兵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最简单直接的帮助:张兵算账
27年来,张兵热心帮助同事,张兵班组“三零四一”工作模式推行得有声有色,带动了一群,影响了一片。
张兵参加工作二十九载,好事做了一车厢,同事们说。
张兵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不能像我一样做到29年“三零”,但是你可以从一天“三零”、一个月“三零”、一年“三零”做起,多年后也会像我一样做到。不管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委屈,他都用这句话安抚浮躁不满的同事,增强向心力和为乘客服务的意识。
2010年11月16日,张兵出车回到调度室,发现同事孙叶海闷闷不乐,问他为什么不开心。孙叶海告诉他,唉,勤扒苦作1个月,才拿1000多元。张兵知道后,仔细把孙叶海的工资单看了看,发现他是因为上月有一起严重违章。张兵转身跑回了宿舍拿了笔和纸,给他算了一笔账:严重违章扣罚50元,停班学习3天,1天要扣152元的公里、任务工资,3天就是456元;然后要扣除3天每天70元的车长津贴210元;加班费512元不能拿,4项加起来一共少拿工资1380元。从此,孙叶海再也没有出现违章。
点评:光说大道理没用。张兵用最简单直接的形式,让同事们明白安全行车不光是为了乘客,也是为了自己。
最细微的关爱:轮椅稀粥见真情
张兵给同事送轮椅和稀粥的事情也在同事中传为美谈。
548驾驶员,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余建林说起这个就有些动情。2007年在市公交技能大赛认识后,两人所在的小队经常交流技艺,他们也成了好友。春节前,余建林因滑膜炎住院开刀,一住就是十几天。张兵听说后,第一时间赶去看他,买了一堆慰问品。看到余建林心情低落,在附近郭茨口站义务为531线路维持秩序的张兵一有空就跑来看望他。那天,张兵把老父亲用过的轮椅带来,推着余建林在外转了一大圈,和他拉家常,谈工作,说着说着,余建林心情转阴为晴。后来,张兵还为他借来邻居家的拐杖,搀扶着余建林慢慢行走。前些天,余建林老娘扯了一大把自己种的红菜薹,母子俩亲自给张兵送上门。
15年的老同事李成金去年年底喉咙囊肿手术,前三十天都离不开人照顾。他家住得远,爱人又请不到假,张兵夫妻俩主动轮班照顾。李成金只能吃点流食,细心的张兵有时间就从家里送来皮蛋瘦肉粥,没时间就变着花样买来肚片稀饭、排骨稀饭,自己花钱为李成金补充营养。
点评:以心换心。一把轮椅,一碗稀粥,里面饱含张兵对同事们深切的关爱。
最无穷的正能量:一双手到两双手的力量
531路所在的二分公司,每年秋末冬初,总有一份小小的温暖如期而至,维修工的专用橡胶手套,公交师傅的防滑手套,取胆员的保暖手套……,提起张兵自费购买的爱心手套,妻子江萍在旁边偷偷地乐了,“都是我在帮他选呢。他平常工作那么忙,光靠他一双手的力量怎么够呢。”
是啊,一双手的力量怎么够呢。二桥小区楼下的乒乓球台是张兵召集大家一起买的;小区过道的楼梯无人打扫,在张兵的带动下,多名“张兵”跑上跑下义务打扫;在张兵这个“义务小教员”的倾囊相授下,整个三公司2012年涌现出1000多名年度“三零司机”,安全费用节约180余万元……
点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家人、同事、领导、乘客眼里,张兵传递的是无穷的正能量。27年来,张兵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雷锋式的“傻子”精神发扬光大,为社会更和谐,民生更幸福添砖加瓦。
最真实的口碑:“比亲生儿子还要亲”
张兵楼下的高婆婆快80岁了,老伴去世,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几乎是个“空巢”老人。张兵夫妻俩主动揽下了照顾老人的大小事情,家里换灯泡、换煤气坛子的是他们,老人卧床不起时刷刷洗洗、烧水送药的是他们,每天来“报道”,陪老人“咵天”的还是他们……
高婆婆和张兵当了28年的街坊。她说张兵言语不多,忠厚老实。张兵的爱人江萍热心快肠,热情开朗,“是我们的‘开心果’!”那天隔壁一位婆婆在高婆婆家厕所摔倒,高婆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叫张兵。张兵连忙扶起摔昏过去的婆婆,马上拨打了120,及时和婆婆的家人联系。幸亏送的及时,否则婆婆有生命危险。“张师傅比我亲的多。” 高婆婆的儿子说起来惭愧不已。
点评:热心肠的张兵夫妇,用真心换取了街坊的口碑。好不是说出来的,是长年累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出来的。
最可爱的“傻子”精神:张兵“拣车”
张兵“拣车”,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80年代,拣到一辆坏车是常事,现在车况好多了。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夏日,张兵与爱人一起去五里新村大哥家,自己乘坐的是5路公交,还有一站就要到了,眼见前面一辆5路车坏了,没停好,占了2股道,乘客都下来焦急地等待后来的车。那司机是个新手,正在那满头大汗地找故障。张兵怕出安全事故,不顾爱人的反对,连忙跑过去帮忙。一查发现是离合器踏板的连接销掉了,张兵找了一个螺丝代替,没多久就修好了,衣服也被搞脏了。爱人调侃他:“张兵一见到坏车就手痒。”
点评:雷锋式的“傻子”精神,在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
最感人的善行:给聋校的100个书包
2011年底,张兵获得1.5万元奖金,张兵寻思着着要用这笔钱做点什么。恰巧,有几个聋哑学生上了自己的车,张兵亲眼看到他们上车时,旁边的车辆鸣笛而这几个聋哑学生却没有听见,这多危险啊!
怎么帮助他们呢?简单的提醒显然不合适,张兵忽然想起外国有小学生用的那种特别鲜艳的书包,能够让过往车辆识别,于是他想到了用这笔奖金买书包送学生的点子,向公司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公司很快和第一聋校取得联系。
张兵精心采购了100个书包,在书包上印上“安全出行”等醒目大字,捐给聋校的贫困学生。背上新书包,第一聋校的孩子们高兴极了!
点评:一己之力虽小,善行的榜样力量不小。张兵用自己的行动,为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做出了表率!
最温馨的幸福:2013.1.4的特殊纪念
29年来,张兵在驾驶岗位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张兵内心装着对父母、对妻子、对儿子满满的愧疚。
张兵的家,简陋而整洁。小小的卧室里,摆着一张小照片,夫妻俩相拥而笑,幸福甜蜜。时间定格在2013年1月4日22时25分,俗称为爱你一生一世的日子。当天一大早,喜欢制造点小浪漫的江萍就提醒张兵这个日子,让他下班后赶紧回来一起吃饭。没想到张兵到家的时候已是22时20分,江萍谈到这个事情就满眼的不忍与疼惜。他总是这样,下班了还要帮每一个同事检查车辆性能,唠叨上几句安全责任,彻底排查安全隐患。
面对妻子又一次的徒劳等待,张兵安慰她说:“来,我们拍张照吧!留个纪念。”照片上的张兵甚至还没来得及换下工作装。结婚纪念日的礼物是一个拥抱,生日是一条祝福短信,甚至连年夜饭都要在提前几天才能全家团圆。长期五缺一的家人对此也有过抱怨,但这个“公交世家”里充盈更多的是朴实和平淡、满足和温暖。
点评:平平淡淡才是真。乘客、亲人都是张兵安全行车、优质服务的动力与保障。
最遗憾的事:“无情”亦是真豪杰
对乘客,张兵有情,对家人他有愧。最让张兵遗憾的,就是父亲离世的时候,都没能陪在身边。
父亲是2011年去世的。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他父亲因腰椎疾病,直不起腰,三次长期住院治疗。每次张兵都是在上班前把父亲送到医院,挂号、看病、买药、办理手续,等这些都办好了也来不及吃饭了,直接返回公司岗位。父亲住院期间,母亲年纪大,身体也不好,都是妻子江萍每天一大早做好早点,送到病床前,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父亲吃。
张兵是小儿子,父亲最疼爱他。俗话说“养儿防老”,父亲年纪大了,病了,张兵又何尝不想在父亲床前尽孝!老公安出身的父亲非常理解张兵,生怕耽误了儿子的工作。父亲离世的时候,张兵正驾驶公交车在古田开往汉阳的路上,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张兵是流着泪开完全程的。
点评:“无情”亦是真豪杰。为了心爱的公交事业,张兵对家人有太多的亏欠。
“爱存在,这美丽新世界。我看见,你微笑暖四方。” 老百姓说,“坐他的车是一种幸福!” 张兵用行动,传递着无穷的正能量。(驻湖北首席记者 石斌 记者 杨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