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北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各单位总结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咸宁创新交通投融资新模式,南漳推进乡镇交管站体制改革,竹溪开创农村公路管养新局面,大冶建立农村公路新型管养机制等等。此前,省厅深入调研,认真提炼,形成了《南漳县改革乡镇交管站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上报交通运输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咸宁探索交通发展 “咸宁模式”综述》也被各地广为借鉴。
为了推广经验,总结提高,省厅分期刊登各地、各单位典型经验和做法。
经验交流之一:竹溪县开创农村公路管养新局面
截止2012年底,竹溪县通村公路总里程达
抓根本 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是农民群众的“生命线”,建是根本、管是核心、养是保障,成败在质量,长效在养管。对此,竹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为推进全县农村公路管养规范化运作,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组织专班专题调研,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出台了《竹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竹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规定,2012年,县政府又出台了《竹溪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实施方案》,与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村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责任网络,建立起了“政府主导、乡村主体、财政补助、分段(路)承包、交通监管、资金直达、建养并重、有路必养”的管理新机制,形成了上下级级抓、落实层层抓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局面。
抓投入 建立一个保障体系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是关键,也是一直以来困扰与制约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为破解资金难题,我们坚持向上争取、向内使劲,建立“1+3”的筹融资模式,即:向上积极争取交通部门非列养公路补助资金;县级财政扶持,县财政自2012年开始按照1000元/公里的标准把通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随着通村公路里程的逐年增多,县级财政预算资金逐年递增;乡村资金支持,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从工矿企业、民营企业和乡村自有资金中自筹一部分,并设立专户专帐,把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村民 “一事一议”筹措,根据各村公路里程和人口数量,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人平筹资2—3元,用于公路养护,遇到冰雪、水毁等情况,以村为单位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抢修。为合理规范使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资金,我们采取开设“两个账户”、坚持“两个直达”,即:设置养护经费专户、养护基金专户;养护工资直达个人账户,大修补助经费直达工程承包人。自2011年起,把县财政预算拨付的通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全县的养护管理专项基金,实行滚动结算,年度流转。
抓管理 建立一个运作模式
近几年来,竹溪县锐意创新、大胆尝试,果敢地打破陈旧落后的管养模式,一是积极推行市场化承包的养护运作模式。该县对2000多公里通村公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推行招标承包养护的新模式,即:以招标承包方式择优录用农村劳动力或农户进行通村公路养护,对于所有中标承包养护人,集中建立了档案,实行了“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合同管理、统一工资补助标准、统一考核结算,较好地解决了缺养、失养问题。二是积极开展文明样板路试点工程创建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管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由乡镇自行推荐,通过交通部门严格筛选,确定农村公路养护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15个、示范路达400余公里,同时,全县15个乡镇、16个林特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创建三条以上的养护管理示范路,进行重点培植,使通村公路养护工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抓考核 建立一个评价体系
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与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细化、量化,实行严格考核,实行“四看”、“两挂钩”,即:看公路路基边坡稳定率、公路路面整洁率、看边沟排水通畅率、看路肩土完整率;实行考核结果与乡镇管理办公室工作经费拨付挂钩,考核结果与日常养护工资结算挂钩。在考核过程中,按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严格实行百分考核制,推行“群众满意度制”,实现养护管理检查常态化,乡镇实行一月一检查,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实行一季一验收、半年一通报、年终进行一次养护质量综合评定排名,对检查中连续三次未完成养护任务的中标人进行解聘,一年中三个季度被评为优良等次的乡镇,年终给予奖励。
抓创新 建立一个专业队伍
一是成立专管机构。队伍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执行者。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公路管养领导小组,2010年,县政府将交管站与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合并组建了农村公路管理局,隶属县交通运输局管辖的副科级事业单位,将人头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分区域下设五个中心管理站。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对农管局职工和乡镇招标承包养护人员,每年都聘请专业人员对养护人员进行一次理论培训和二次现场培训,传授农村公路养护业务知识,使全体养护人员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的、任务和内容。三是组织示范评比。每年由各乡(镇)推评1-2个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乡镇及示范村,组织其他乡镇专管人员及养护人员进行现场观摩、现场交流,取长补短,及时整改,提高了农村公路养护水平。
抓安保 建立一个安全体系
2012年6月,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出台《竹溪县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奖惩机制,确保了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先试点后铺开;坚持先设计后施工;坚持统筹规划,抓重点带一般,优先“危桥险路”,整治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连续下坡、路侧险要等行车安全隐患路段。截至11月底,全县655.6公里的特别危险路段已全部改造完成,共投入安保工程建设资金3200万元,切实保障了老百姓安全出行。
相关链接:
1、《南漳县改革乡镇交管站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2、《咸宁探索交通发展 “咸宁模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