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在刷抖音时经常看到关于缅甸电信诈骗的相关消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十万之众的中国人盘踞在缅北从事着电信诈骗的违法勾搭,而且专门坑蒙拐骗中国人,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从2020年以来,俗称“杀猪盘”的网络交友赌博(投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高发多发,已成为群众损失最大、危害最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类案。诈骗分子通过婚恋网站或社交类APP精心选择有经济实力的受害人,以谈恋爱名义骗取信任,后诱骗其至赌博或者投资平台进行诈骗。此类诈骗已大量向中缅边境缅北地区和东南亚转移。

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到诈骗案件的发案趋势由传统的广撒网式诈骗转为更为隐蔽的精准定点电信诈骗,同时又基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事物、经济生活互联网的认识短板,令犯罪分子五花八门的诈骗伎俩有所依托,最终导致人民群众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

“防患胜于救灾”,在此搜集并整理了目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提升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防范意识,并积极向亲朋好友介绍推广,最终达到全民防范、犯罪分子碰壁的目的。

一、冒充公检法司法机关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以银行卡欠费、涉嫌毒品犯罪、洗黑钱或者账号被犯罪团伙利用为名,打电话或发短信诱骗、恐吓当事人将资金转移至所谓的“安全账户”,再通过网上银行将资金迅速转移,从而诈骗群众钱财。由于犯罪大多使用网络虚拟电话,其显示的来电号码往往通过网络任意显号技术变为某地公、检、法机关的号码,因此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防范建议: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目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进行所谓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二、虚构购房、购车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事先获取事主资料,冒充车管所、税务机关、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随机发送以“办理汽车、摩托车、农用车购置税或者教育退费”等内容的手机短信。事主一旦轻信并与其联系,便会被以各种借口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帐户。

防范建议: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进行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一般采取“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朋友与事主取得联系,后又以出车祸、嫖娼被抓、手机需要充值等理由要求事主汇钱或充值手机话费,直至事主联系到朋友本人,方觉被骗。

防范建议:当接到自称老朋友的人说“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种种理由而给其汇款。

、冒充上级领导诈骗

该种诈骗方式专门针对党政、企事业机关的基层领导干部,犯罪分子冒充上级领导干部,利用受害人“官大一级压死人”、事后失面子的矛盾思想,要求受害人“打点”(汇款)。

防范建议:首先树立正确的职场、官场观,其次当接到自称上级领导的陌生电话主动打来,可以尝试拓展交谈一些当地的人事现状,这种做法可以第一时间在交谈中甄别真伪。再次,在汇款之前,可以发动自己可靠的“官系网”,进行甄别,识破骗术。

、“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短信形式向手机用户发送低息免担保贷款信息,然后利用事主急需流转资金的心理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手续齐全责任清,切莫轻信免担保。贷款应到银行信贷等金融部门申请办理,办理时应先审查对方资质。

、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采取网络钓鱼手段,发布虚假购物、票务等网页,以低价引诱事主网上购买,然后利用虚假网络支付平台等手段划转事主网上银行账户资金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网上购物风险大,保障措施不可少。正规的购物网站会通过诸如“支付宝”、“财付通”、“安付通”、“快钱”等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来交付款项,付款有保障。一般情况,若对方避开网上支付平台,诱使购物者直接通过银行转帐或到银行直接打款到其提供的银行帐号,一般为诈骗。

、虚构绑架事实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虚构绑架事主家人或者以短信冒充黑恶人员敲诈的诈骗。

防范建议:当接到子女、亲属被绑架、突发疾病、遭遇车祸等电话时,不要慌张,要注意采取直接与子女、亲属联系的方法进行核实,不要贸然向对方汇款,防止上当受骗。

、网络、短信提示中奖,邮寄刮奖卡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虚假中奖信息,利用受害人贪图利益、不告他人的心理,“限时领取”让受害人无暇甄别,以支付兑奖的手续费、交易费、税金等名目,对受害人进行层层剥削。

防范建议:受害人往往都是沉浸在中奖的喜悦当中,对事件缺乏足够冷静的思考,最终受骗。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要相信和迷信“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的事情,从思想上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目前各大网站、电信营运商基本都有短信诈骗提醒,多数银行柜台办事人员对在柜台办理的大额现金的支取和转账都有人为提醒。

、“招工”诈骗

犯罪分子发送短信或张贴告示以高薪招聘、招工甚至征婚为幌子,然后要求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培训、服装等费用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贪利心理不可有,免费午餐不可信,招聘应到正规劳务中介市场,此类短信均为诈骗短信。

总之不明来电在电话中提供转接到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银行等部门的电话,极可能是假冒的诈骗电话,千万不要相信。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在电话或网上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码、信用卡验证码、密码、网上银行密码等重要信息。骗子为使其诈骗目的得逞,总是以各种理由要求保密,并诡称案件涉及机密,要绝对保密,包括对家人都不能讲,甚至以还要追究其家人的连带责任来恐吓。

所以当你遇到上述各类情况时,应做到“跳出惯性思维,保持冷静,三问、三思而后行”:凡涉及到向外汇款、转账,一定要与朋友、家人商量,并及时通过银行网点或者银行客服咨询电话及公安机关“110”进行咨询,切不可盲目擅自作主,以至被骗财产,酿成家庭风波,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