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健康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的共同期待。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至今,更让人们懂得了健康的珍贵。那么,什么是健康?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呢?

       对于健康,“科普中国”给出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主要脏器无疾病,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更具体的十条健康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对照上述标准,在当前急剧变化、激烈竞争的时代,能达标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虽然没有严重到生病住院的地步,但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亮起了红灯。健康是人生成功的前提条件,在生活中,纵使你有超常的智慧和能力,如果没有健康做保证,也无法做出成绩。这方面的教训比比皆是。中国光学物理学家蒋筑英,掌握英、德、法、俄、日5门外语,翻译了大量外国资料,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成功解决国产彩色电视机图像颜色失真关键技术难题,积劳成疾,1982年因病去世,年仅43岁。“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回国让当年在南海演习的美国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生命定格在58岁。陕西省前作家协会主席路遥,创作小说《人生》时已身患重病。医生劝他别再太玩命,他说反正时间不多了,继续写作。几年后,一部反映中国当代青年成长经历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问世,获得茅盾文学奖。然而不久以后,心力交瘁的路遥与世长辞,享年42岁。还有51岁因公殉职的歼-15战斗机总设计师罗阳等等。这些英年早逝的科技工作者、杰出人才都是国家的损失。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提高到76岁,但是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8岁。这样的巨大反差让人警醒!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呢?这方面的权威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抗击非典、抗击新冠肺炎领军人物、84岁登上领奖台健步如飞的钟南山给出了专业指导,健康五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早防早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换句话说,健康,主要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位医学博士对不同阶层、不同生活方式的男女居民进行了9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证实,日常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远远超过所有药物的影响。他与合作者研究出一套简明的、有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如下: (1)规律的运动锻炼(运动量适合本人的身体情况)。(2)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 (3)有规律的早餐。 (4)少吃多餐(每日可吃4~6餐)。 (5)不吸烟。 (6)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 (7)控制体重(不低于标准体重10%,不高于20%)。 此外,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身体。若能遵循上述7种习惯去生活,将会使你终身受益。

    借用一句流行语:管住嘴,迈开腿。加强体育锻炼,行动起来,我的健康我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