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春花秋月,是否还会在乎自然频繁的变更?尝尽了悲欢离合,是否还会被心中的那抹回忆惊扰?
淡淡的月光,淡淡的花谢花落,还夹杂着那缕沁人心脾的清风——“家风”
潜藏在几更轮回的岁月长河中,浮动着那动人心弦的声音——“家教”
家风与家教用满含沧桑的口吻,讲述那震撼人心的往事·····
好家风,铺就幸福基石
家风,正像“播下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习惯;播下了一种习惯,收获了一种性格;播下了一种性格,收获了一种命运。”
《朱子家训》中“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的便是勤俭。我的家风便也是“勤俭持家”。爷爷奶奶常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爸爸妈妈常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要受穷。”当姑姑平时给爷爷奶奶买一件好衣服时,爷爷奶奶总说:“买这么多衣服干嘛,我们都有!”这是我总在心底默念“小气”,可是面对当今社会的“比吃比穿比爸妈”等盛行的金钱风气,从小在我心中树立的“勤俭持家”的家风家教,总能把我带领导正义的地点。
看过《人命的名义》吗?多少高官被利益腐蚀了心志,可见勤俭的重要性!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入,家庭式腐败浮出水面,究根到底,其问题就出在家教不严,家风不正。只有筑牢心底防线,廉洁修身,勤俭持家,才能铺就幸福基石!
传家风,树立内心自觉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家风是行到山穷水尽时的坐看云起。
在书香笔墨的家风中,我爱上了诗词。徜徉于文字的浩瀚海洋,领略诗词的翩翩风采。
爱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涓之流;“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情却有情”的变换之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别致之调。
爱人。李白告之于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辛弃疾示之于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谭嗣同教之于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诗书传家”的家风引我感悟诗词的绝美之景,留恋于古人的气概与胸怀。
扬家风,凝聚向善力量
孔子云:“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孝是做人之根,行事之本。“父慈子孝,家和事兴。”这是古人以孝治国。“孔儒让梨”“木兰替父从军”诠释着至纯的孝。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歌颂那些孝亲敬长的孝子,并以他们为灵魂人物谱写了无数乐章与诗歌。
孝,是为父母送一杯热水,温暖他们疲惫的身心;孝,是为父母说一句安慰的话语,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孝,是为父母递一份满意的成绩,愉悦他们同时快乐自己。
他们已经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关怀,多到已经让我们麻木了,多到让我们以为这爱是无限的,多到已经让我们忘记了,有一天他们也是会离我们而去的······
我们大了一岁又一岁,而他们却老了一岁又一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所以趁一切还来的急,赶快去孝敬你的父母吧!扬“孝老爱亲”之风,凝聚向善力量!
古往今来,历史上那些优秀的名人,往往都有优秀的家风及教育。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但注重培养子女自重自立意识。其《训俭示康》告诫其子:“有德者皆有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清朝名臣纪晓岚,对于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等。
家风是干涸的沙漠中的一缕清泉,家风亦是你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峥嵘岁月中因为有家风的陪伴,所以生命这场孤独的旅行,你我将注定不再孤独。
轻度在岁月的长廊,徜徉在流年的画卷,撑一支长篙,独上兰舟,与岁月长河间,寻觅那抹春色,邂逅那段美好,曾几何时心中怀念着那令我与成熟懂事的家风,依恋着那是我愈发挥霍不去的家训,一个家的家风,承载的不仅是规矩更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它似一坛深厚的老酒,散发着那沁人心脾而又浓厚的清香。
沧桑岁月,家风从我的生活中悄然拂过,却在那不经意间留下那芳华绝代的一笔,我于岁月山河中在回味家风的韵味,寻觅那份属于人生的美好。那些年,那些事,还有那个夜晚虽然已随落花在那个悲凉的秋天埋葬,可思绪总爱怀念,怀念的不是那些事,而是那些回忆中蕴含的品德和沉重的责任。
家风无时不在影响着一个人,家风也无时不在与时俱进发生着变化。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就是一种好家风的体现,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固其生不穷。家庭幸福,是实现国家梦想的题中之意。深植良好家风的根基,方能使整个社会风朗气清、惠风和畅,方能心怀希望拥抱中国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