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0日,崔家营航电枢纽电站2015年发电量达4.0亿度,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提前102天完成省经信委下达的全年发电任务,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159天。
今年4月份来,受厄尔尼诺天气影响,汉江流域水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多。面对这一发电有利时机,管理处立足安全之本,及时调整思路,积极探索经济运行新模式,严抓生产,抢抓发电,进一步强化运行管理,优化水库调度,形成了枢纽电站发电机组持续满发、稳发、多发的良好运行态势。
安全促发展。安全是确保正常发电秩序的首要条件,管理处严格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安全、生产双重考核,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安全管理重心下移,积极发挥班组肌体细胞作用,创新班组安全日活动形式,班组间联合开展,打破专业界限;加强现场管理,切实开展班前安全交底会、班后总结会,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认真落实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危险源辨识与危险点预控措施。推行案例式教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让职工模拟置身其中,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管理出效益。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系统发电效率。精细运行台账记录管理,做到一事一记,不遗漏、不重复,全面掌握设备参数变化和生产行为动态;编制设备定期轮换或试验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行为,提高作业安全性和效率;大力开展生产环境整治,划分设备卫生区并每月检查考核,改善设备运行环境和作业环境;编制运行人员BI手册,进一步规范作业行为;积极开展安全型、标准型等“六型”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保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狠抓设备维保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和机组经济运行水平。及时把握机组首次B级检修机会,趁热打铁,春节之际召开专题总结会,为后续检修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制定检修质量标准,规范机组春季检修;编制了主轴密封检修、调速器检修、高压开关柜检修等作业指导书,规范了检修作业流程;严格标准化检修管理,实施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控制,狠抓检修质量验收环节,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坚持“大缺陷不过夜、小缺陷不过班”,全面提升设备的健康水平和机组的带负荷能力,杜绝由于机组出现异常现象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弃水。
检修让发电。4月初,汉江中上游流域迎来较强降雨,经分析推断,洪峰流量将达1600m3/s,于8日左右到达枢纽。若届时#2机组退出备用,五台机组满发所需流量1300m3/s,将会导致300 m3/s左右流量的弃水,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管理处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与省调沟通联系,迅速迅速调整机组B修计划,将机组检修延期两天进行,同时运行人员立即恢复安全措施,以最短的时间将机组从检修状态转为并网运行状态,遏制了上游水位持续上涨的态势。9日下午,接到省调水调处最新通知,丹江口水库将加大出库流量,预测今年水情较好,管理处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商议后决定将#2机组B修调整至冬季枯水期进行,确保发电经济效益和枢纽综合效能最大化。
调度为抢发。加强上游流域水、雨情的预测预报,在确保库区及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弃水损失,保持库区水位较同期较高,增加发电量。汛期对水情测报系统遥测站点进行了全面的巡查维护工作,确保水情测报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全面启动《湖北省汉江航运枢纽开发模式研究》和《崔家营水库调度综合管理体系研究》两个科研课题,积极开展库区经济调度的研究运用,通过资源的优化、整合、集中,及时准确掌握了上游水情、气象、电站等检测站点的信息,合理安排机组最佳运行方式,严格执行水库精益化调度运行,实现年平均度电耗水61m3。7月份,崔家营电站当月发电量6133万kW·h,实现了电站投产发电以来单月发电量最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