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营,曾经普通的像汉江中的一滴水,因为一项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运营而闻名遐迩。在上级单位和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2005年,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聚集在这里,怀揣着“干一番事业”的目标和劲头,历时五年,实现了从大江截流到船闸顺利完成通航,从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到工程全面完工。2010年3月,崔家营航电枢纽管理处成立,至今又是四年多时间,他们以汉江经济带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生产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品牌化、枢纽现代化”目标,以行业文明创建为载体,着力打造“魅力崔家营”品牌,让这颗汉江上的明珠更加璀璨。
2013年,该管理处实现枢纽连续安全运行1500天,过闸船舶4000余艘,载重80多万吨;发电4.43亿度,超额完成湖北省经信委下达的4.3亿度发电任务;安全措施落实率100%,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并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逐梦航电:当好河流代言人
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是湖北省内汉江干流8级梯级开发中的第5级,位于襄樊市下游17公里处,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灌溉、供水、环保、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开发功能的项目。
作为湖北省交通重点建设项目,该工程在建设开发时秉承了“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开发”的思路,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及流量过程改变对通航产生的影响,对襄樊地区发展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枢纽已累计通航船舶2.5万余艘,过闸总吨位450多万吨,累计发电量20亿度,实现发电收入5亿元,上缴税收1亿多元。
干事创业,靠的是一股精神。当年奠基仪式上十来把铁锹共同扬起的沙土,宣布了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一群头戴黄色安全帽、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人们和插着红旗的工程车,开始夜以继日穿梭忙碌在钢筋林立的工地上……因为心怀共同的梦想,五年以后,他们建成了湖北省交通建设的首座航电枢纽,包括汉江首座千吨级船闸和国内航电枢纽首座鱼道,成为湖北交通的开山之作和样板工程。“凝心聚力,敢为人先”的崔家营精神,在建设实践中逐渐凝结与呈现。
如果说建设是基础,那么运营管理则是根本。
在2009年枢纽建设末期,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开始积极谋划,通过广开选贤任能之路,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都汇聚到了崔家营航电事业中来,这里面有枢纽建设者和设计者,有交通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应届毕业生。虽然来自五湖四海,经验上较欠缺,但崔家营人坚信,“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只要发挥团队合力,没有翻越不了的高山。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在襄阳市汉江干流的崔家营,屹立着一座宏伟的航电枢纽大坝,它似一夫当关,锁住了奔流不息的汉江,将丰富的水资源用于造福百姓。这座由船闸、泄水闸、电站和土石坝四个部分组成的航电枢纽工程,融合通航、发电、灌溉等多用途于一体,正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了解到,枢纽建成运营以来,渠化了汉江航道35公里和支流唐白河航道17.5公里,将大坝以上33 公里航道由300吨级提升至1000吨级,新增优质港口岸线14.17公里,促使汉江襄阳段船舶运力、运量和港口吞吐量大幅提升;年发电4亿多千瓦时,大大缓解了襄阳城区的供电紧张状况;提高了沿江平均水位4米的水头,使襄阳市的20多个乡镇实现提水灌溉,灌溉面积可增加177万亩;库区蓄水后形成13.06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还可发展沿江淡水渔业养殖,每年养殖净收益上千万元。
另外,崔家营航电枢纽坚持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建设初衷,夯实和谐发展理念。枢纽运营以来,充分发挥了鱼道提供鱼类洄游的绿色通道作用和增殖站的增殖放养功能,维系了坝上、坝下水生态的平衡;同时,枢纽作为电力生产单位,充分运用绿色清洁能源——水能发电,相比同规模火力发电,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2万吨、二氧化硫约2114吨、氮氧化合物约1196吨;库区沿岸村镇利用枢纽运行水位抽水,与工程前的天然水位抽水耗能相比,每年可减少用电近300万千瓦时,折合电费100多万元;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的鱼道,为汉江漂流性卵鱼类的溯河产卵,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开辟了绿色通道,保持库区鱼类数量和遗传多样性,并且配套建设了汉江鱼类养殖站,“我们通过对坝上、下生物增殖放养方式,维持物种基本种群数量,使其得以延续。”该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通过不懈的努力,崔家营人在科学发展观旗帜指引下,以“当好河流代言人”为志向,从开发建设到运营管理,始终坚持长远目光,倡导全局观念,在利用汉江水资源的同时,将生态环保理念贯彻到底,在水运综合开发上迈出了独具特色的步伐。
交通品牌:擦亮汉江水运名片
汉江航道上接资源丰富的陕西省,下接长江水网直达出海口,与国际海运网直接对接,是陕、鄂水上交通大动脉。
据了解,过去,从崔家营大坝以上至丹江口以下航道险滩众多,通航受到许多限制,现在每天过闸的船只不仅数量由当初一、二十艘增加到四、五十艘,而且船舶吨位也相应增加。目前,整个襄阳市500吨级船舶有300多艘,1000吨级船舶有60多艘。
多年来,面对汉江水运发展新形势,崔家营航电枢纽管理处始终恪守“服务通航、以航为先”的服务宗旨,坚持求新求变求突破。
2013年4月以来,崔家营航电枢纽上行船舶流量突增,导致锚地待闸船舶较多,给锚地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该管理处积极与地方海事局沟通,并派人深入运输公司和船主中调查原因,发现是襄阳地区新增了一些营运船舶,加上枯水季节下游碍航造成船舶到达下游锚地时间不均匀。为此,该管理处加强与报港站人员协调,优化过闸船舶组合,并适时发布过闸船舶流量信息,同时,遇到新船过闸时派专人进行引导指挥,加快过闸速度。在此基础上,管理处创新调度模式,为下游船舶建立单向过闸通道,逐步实现了过闸船流的均衡。
同时,为满足通航多元化需求,全心全意服务船员,全面提升枢纽通航窗口形象,去年8月,该管理处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贴心服务过闸船舶,提升通航窗口形象”为主题内容,推出三项措施提升服务水平:管理处领导与通航管理人员及船员代表交心谈心,主动了解相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面对面交流讨论,认真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船员之所急,想船员之所想”,开展船员调研走访,变被动为主动,优化调度方式,最大限度地为船员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加快通航硬件建设,在船闸闸室内安装各类标示标牌,营造良好的安全知识宣传氛围,美化通航窗口形象。
此外,为了保障过闸船舶的安全,该管理处联合地方海事部门,增设了船舶报港站,及时更新锚地设施。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按照规程规范管理和定期维护,对所有过闸船舶实行阳光操作,并主动与省交通运输厅、襄阳海事局、航道处等部门协调,在上下游检查站联合办公,加大联合执法,实现船闸安全运行。
记者还了解到,崔家营枢纽下游属于汉江中游的游荡性河道,枯水季节时有船舶搁浅现象发生。崔家营水库总库容2.45亿立方米,日调节库容仅有0.4亿立方米,尽管利用枢纽有限的调节库容,会牺牲发电水头,减少发电效益,但管理处一直坚持“航字当先、做好服务”,在枢纽正常发电下泄流量基础上,充分利用调节库容加大下泄流量,积极配合航道应急,增加坝址以下宜城、钟祥段的航道水深,改善通航条件。
温馨港湾:
文化建设彰显魅力
“古老襄阳城,伟岸汉江畔,一颗明珠最耀眼……汉江明珠,我愿是你,岸上渔火,渠中白帆,用青春为你装扮……”一首《崔家营之歌》唱出了崔家营人心中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这是近年来该管理处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四个一”工程,即一首“崔家营之歌”主题歌,一部《远航》专题片,一套崔家营理念文化识别系统和一本企业文化手册,着力培育“魅力崔家营、和谐兴航电”的文化品牌的其中一个内容。
文化兴则事业兴,文化建设要同崔家营的发展建设实践结合起来,融入到崔家营的使命追求和愿景中,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助推器”、“新引擎”、“新动力”的功能。崔家营管理处通过文化引领提升队伍凝聚力,增强枢纽生命力,为航电枢纽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好基石。
注重人文关怀,提升归属感。搭建崔家营大舞台,让每一名干部职工在积极工作中实现自我革新、自我进步,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将个人发展与枢纽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枢纽发展梦想和自身梦想实现的和谐统一。组织开展了职工大讲堂,以及“门机起重”、“电焊”、“电气控制回路配线”等专业技能比武活动;开展了文笔测试、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举办了“运动会”、“联欢会”等活动;开展了“魅力科室、魅力班组、魅力职工”的评选活动;组织职工竞争上岗,选举和吸纳优秀职工入党。由于崔家营航航电枢纽所在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且青年职工占到一半以上,重复的工作和压力会对他们心理造成一定影响,为此,该管理处还大力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成立了篮球、羽毛球、摄影等兴趣小组,完善了羽毛球馆、网球场、“浩然书屋”等文体硬件设施,组织参加襄樊地区相亲交友活动,让职工充分感受到家的关爱。
注重人才培养,增强源动力。发展需要人才队伍的支撑,需要创新智慧的推动。该管理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兴处,抓好岗位大练兵等基础性工作,积极落实培训计划。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该处职工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13年6月,电站6台机组油压罐自动补气系统通过调试投入运行,标志电厂自动化水平更上一层楼;电站机组调速器自动水头改造完成,提高了机组运行安全性;8月,和武汉某高校共同完成的厅级科技项目“崔家营航电枢纽信息化综合平台研究”通过验收。
注重环境改造,增强魅力值。“进坝区,观美景,草地绿茵,繁花似锦;登坝顶,眺汉水,浩瀚缥缈,波光粼粼;江心岛,大花园,过江鱼道,点缀其间;坝之躯,似巨龙,云雾升腾,跃然江上。”初到这里的人们,一定会被崔家营的魅力所吸引。走进生产区域和生态环保管理区,干净整洁的环境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据了解,该单位许多外地职工在此住宿,为营造一个舒心、舒适的环境,该管理处立足四季常青、四季开花、当季有果的绿化理念,每年组织义务植树活动,组织职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今年元月开始,该管理处还对后勤工作推行星级考核管理,进一步做好保安、保洁、绿化养护等。
人本关怀和软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为崔家营航电枢纽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站在高处俯瞰崔家营航电枢纽全景,枢纽似长龙横卧江中,船闸如钢琴弹奏乐章,不由感叹这里的人们用智慧和汗水所实现的壮举,同时,更敬佩他们“铸绿色航电,树百年丰碑”的梦想。远航吧,汉江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