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省省际站口数量最多的路段,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黄黄高速公路管理处立足鄂东路域特点,主动对接持续推进省际联动工作,以签订联动机制为主线,与相邻省份高速公路、长江大桥管理机构密切协作,齐心协力保安全、保畅通、树品牌,发挥高速公路最大经济、社会效益。

  鄂东高路地处“中三角”结合部,其中黄黄、武英、麻武、大广北及九江二桥全长540公里,与安徽、江西、河南三省相连,拥有省际出口6处,是湖北东部的桥头堡。省际站口多是鄂东高路的显著特点,同时,省际站口也因其过境车流量大、区位环境复杂等原因,易发生交通拥堵和出现各类特情,从而成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焦点。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速公路的“底盘”作用需求越来越大,公众对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期盼越来越高的今天,加强省际联动,破解省际“瓶颈”,保障省际路段安全畅通和有序运营,发挥高速公路最大的公共效益,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厅党组书记、厅长尤习贵对在鄂东高路省际联动工作十分重视,多次深入现场调研,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他指出,黄黄管理处成立时间短、管理路段长、又毗邻多省,要敢于担当、善于创新、勇于破难,发挥好省际联动机制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协调鄂赣皖豫四省力量,协同作战,将鄂东路网打造成湖北的新窗口、新形象、新名片。

  路网的功能定位、公众的期盼和领导的鼓励为黄黄管理处增添了信心和动力。针对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黄黄管理处因地制宜采取共建措施,先后与安徽、江西、河南兄弟单位建立了联动机制,在不同领域全面合作。鄂东高路也因此成为了省际联动氛围最融洽、合作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路段之一。

  

 

鄂赣省际:以应急协作向发展融合跨越

  2年之前,由于九江大桥通行能力限制,省际缺乏统一调度指挥等影响,鄂赣省际经常出现堵车。九江大桥被冠以“中国南北第一堵点”。2011年12月23日,在黄黄管理处推动下,三省六方在黄梅共同签署了《鄂赣皖高速公路黄梅区域应急联动运行机制》,使得区域内的应急突发事件,由各部门单一应对转变为跨省多部门联合应对。随后的两年间,九江大桥区域始终保持安全畅通,再未发生大规模、长时间、长距离的车辆拥堵事件。鄂赣省际联动机制因此被广泛推广。

  2013年10月28日,九江二桥正式建成通车,使鄂赣省际交通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新的阵地、新的队伍、新的环境,也引出了鄂赣省际联动的新课题。九江二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宝剑、黄黄管理处处长王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形成一套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省际联动机制,让硬件、管理、服务都跟上了,才能长效实现“瓶颈”变通途。双方一如既往地发挥应急联动中积累下来的友谊,大胆探索,积极打造鄂赣省际联动机制升级版。12月5日,双方正式签订了《江西九江二桥湖北段路政管理协议》,对路政管理划界、经费来源、一体化应急机制建立等进行了具体明确,约定了双方责任和义务。九江二桥公司积极提供充足的资金、物质和装备支持;黄黄管理处将九江二桥纳入鄂东高路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强跨省路政派驻管理,强化应急联动。

  2014年春运期间,对接九江二桥的黄梅南站进出口车流量达到89.04万辆,高居全省省际站口第一。依托联动机制,鄂赣双方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相互支援,合力创造了“无重大交通事故、无交通管制、无长时间、长距离、大面积车辆拥堵、无公众投诉”的优异成绩。

  应急协作的成功,为双方多领域合作开启了阀门。在与黄黄管理处的深入交流过程中,九江二桥公司领导对黄黄管理处在精细管理、标准化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塑造等领域的实践成果高度认可。双方还建立了运营管理例会制度,在运营管理、道路管养、文明创建、执法维权、队伍培训、信息化建设等领域深度合作,鄂赣省际联动因此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同时,因为九江二桥的开通和平稳运营,隔江相望的小池和九江被更加紧密的串联起来,江南江北的经济社会交往更加密切。小池这个地处“鸡鸣三省”、吴头楚尾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攀升,已成为湖北新的经济生长点。

  

 

鄂皖省际:由站所协作向路网联动拓展

  黄黄高速界子墩站、麻武高速鄂东站分别对接安徽合界高速和安徽金寨高速,是中部地区进出“长三角”经济带的重要省际站。一直以来,鄂皖省际站所之间在联合打击逃费车辆、业务交流、路况通报等方面积极合作,加强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区域间协作关系。

  为提升鄂皖省际联动层次,固化联动机制,2014年3月26日,黄黄管理处、金寨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签署联动协议,强化沪蓉国道安徽金寨、湖北麻武路段在收费业务、应急联动、信息互通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共同保障沪蓉国道鄂皖省际大通道的安全畅通和有序运营。

  根据协议,双方重点在五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建立道路清障施救互助机制,整合鄂皖省际路段的清障施救资源,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统一调度、科学布点和跨省施救,抢抓应急救援的黄金时间。二是建立突发事件及恶劣天气联合管控机制,在应急状态下,联合发布路况信息、联合实施交通管制,相互授权预制卡使用权限。三是共同打击肇事逃逸车辆,在接到对方情况通报后,迅速布控力量,联合对疑似车辆进行筛查和拦截,合力保护路产路权。四是联合整治收费秩序,对冲岗、假冒免费车、换卡等逃费车辆实施信息共享和联合打击,对无卡车辆第一时间查询核实,跨省建立逃费车辆“黑名单”。五是加强业务沟通及配合,共同做好省界代发卡业务和机电设备的联合维护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业务联席会议。

  协议为跨省运营管理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省际间的协调沟通更方便、更快捷,更有底气。5月18日,鄂东收费站查明一起大型平板车与小轿车换卡逃费的事实,在处理过程中,平板车突然冲岗逃向安徽。鄂东所依托鄂皖联动机制,在安徽长岭关收费站、六武高速监控中心的协作下成功将该车拦截,一次性追缴通行费5.1万元,创下湖北高速公路单车追缴通行费的新纪录。

  

 

鄂豫省际:由各自为政向联合执法转变

  大广北高速是鄂东区域唯一一条对接河南的高速公路,是我国接南纳北的主通道之一,由葛洲坝集团建设及运营,省高管局、黄黄管理处实施路政派驻管理。大广北高速入境车流量大,特别是过境大型货车较多,由于省际进口由河南境内代发卡,治超工作涉及到两个省份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较为复杂。

  在未建立省际联动机制以前,鄂豫双方在治超执法中“各扫门前雪”,结果执法效率、管控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冲岗、逃逸的超限货车屡禁不止。为有效开展省际治超,保障道路桥梁安全,黄黄管理处积极探索省际联动治超机制。处领导班子多次主动与河南大广高速经营机构—豫蓝高速投资有限公司领导进行沟通协商,赢得了该公司领导的充分理解和积极响应。2012年8月31日,在黄黄管理处的协调组织下,鄂豫两省的路政、经营、交警共六家单位召开了大广高速省际联动机制协调会。会后,黄黄管理处路政部门与河南豫鄂界收费站、河南新县路政大队、信阳高速交警六大队分别签订了《共建承诺书》,从信息互通、现场配合、责任划分、应急处置等环节加强省际联动治超,形成长效机制。

  《共建承诺书》明确,河南豫鄂界收费站在出口对超限货车进行记录,对河南—湖北向的55吨以上超限货车,第一时间向黄黄路政部门通报,为路政部门快速反应赢得时间。根据预警信息,黄黄路政人员迅速出警,与高警人员联动配合,及时在相关收费站口进行布控拦截。发现超限货车后,由巡逻车就近引导下站,或引导至服务区、停车区进行检测处理,对超过55吨以上货车,一律就近劝返。另外,《共建承诺书》还明确了省际应急协作的责任,使鄂豫省际隐患排查、突发事件应对实现了“一方牵头,多方联动”。

  依托省际联动机制,鄂豫双方密切配合,严格执法,有力遏制了违法超限运输行为。据大广北公司信息监控中心的数据统计,2012年9月以来,先后有300余台55吨以上超限货车在鄂豫省际被源头拦截,通行大广北高速的超限货车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省际联动是一项长期、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也是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鄂东高路省际联动还处于不断探索完善的阶段。黄黄管理处将坚持做好省际联动这篇大文章,与省际各方同步携手、探索创新,不断推进省际联动机制的完善和拓展,整体提升路网服务功能,为湖北交通建设“祖国立交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