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北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各单位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咸宁创新交通投融资新模式,宜昌全力推进水运新跨越、襄阳深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武汉大力推进国家物流中心建设、黄冈全面打响普通公路建设攻坚战等等。
此前,省厅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形成了《南漳县改革乡镇交管站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湖北交通突破资金瓶颈制约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鄂构建多式联运大交通从“走得快”迈进“走得好》上报交通运输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咸宁探索交通发展“咸宁模式”综述》、《竹溪县开创农村公路管养新局面》、《省交通运输厅为恩施开放开发提供交通运输保障》、《交通部门重拳整治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我省水运振兴逆势而行》、《湖北交通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等被省委要情快报、湖北政务信息采用,被各地广为借鉴。问题导向型信息《创新项目审批方式,加快普通公路建设》有力推动了“打捆”审批方式的建立,加快了项目审批的进度。上报信息《湖北宜城市交邮携手共创双赢》得到杨传堂部长的亲自批示。
为了进一步推广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省厅将分期刊登各地、各单位典型经验和做法。
经验交流之十八:黄黄处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鄂东高路发展转型
8月27日上午11时25分,一场相隔近千公里的对话交流通过黄黄管理处智真会商平台的两个移动终端展开,“大家要在培训中提升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们一定努力完成培训任务,提高综合能力……”对话的这一头是在黄黄高速龙感湖大桥检查养护工作的黄黄管理处处长王炜,对话的那一头是在宜昌参加费收业务培训的职工。
9月2日下午,黄黄管理处通过智真会商系统专题传达省厅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与会人员有的在本单位的智真会商会议室,有的在本单位的移动终端前听取管理处关于安全生产的部署,正在路巡的路政员和养护员也通过车载移动终端,向处机关和其他分会场、移动终端传送实时画面。一年以来,黄黄管理处召开类似的会议20余次,不仅第一时间把会议开到基层和现场,而这样一次智真会商视频会,仅为管理处节省燃油费就达1万余元。
7月7日,武英高速K63+300英武向发生山体滑坡险情,管理处应急小组在管理处监控大厅查看现场险情,现场人员通过移动终端第一时间传回最真实的现场画面,综合险情和应急资源分布,应急小组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反应。在4小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小组在监控大厅全景实时掌握处置情况,及时发布应急指令,整个应急过程中未伤一人、未堵一车。
……这是黄黄管理处信息化管理的缩影。
“逼”出来的信息化建设
黄黄管理处处长王炜说,“黄黄管理处的信息化建设是逼出来的,是黄黄管理处面对区域一体管理压力、鄂东应急保畅压力、省际站口多的压力做出的应对。”
黄黄高速公路管理处承担鄂东区域黄黄、武英、麻武、大广北四条高速公路的管理职责,管段总里程522公里,连接鄂、皖、赣、豫四省,有5个省际站口(鄂东、界子墩、小池、黄梅南、黄冈北),尤其是所辖的黄黄、武英、麻武三条路段平行向东,三条路相互间隔50-80公里,不相连通,覆盖黄冈地区1.74万平方公里土地,整体管理难度非常大。再加上鄂东是暴雨、冰雪、大雾等恶劣天气频发的地区,区域一体管理及应急保畅的难度和管理成本很大。
面对这些难题和困境,黄黄管理处经过反复调研、反复论证,认为我国高速公路当前正处于从大建设大发展向大区域大管理深刻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高速公路行业将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型和升级,打造信息化高速是提升鄂东区域一体管理效率,推进鄂东高路管理理念和发展的转型,破解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黄黄管理处以“小平台、大后台、全覆盖”的建设要求,以整合鄂东高路信息资源和新技术高速应用为手段,以提升管理效益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正式起步。
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投资
信息化建设不可能立竿见影,尤其是在资金匮乏的黄黄管理处,投入了资金不能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是为了彻底突破发展难题,转变鄂东高路发展方式,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决心不能变,要敢于合理投入,敢于把非常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鄂东高路长远发展的保障和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这是黄黄管理处班子的共识。
“黄黄管理处信息化建设,要树立并坚持第一年抓起步,第二年打基础,第三年建体系,第四年初见成效的决心和毅力”,这是黄黄管理处2011年年度工作报告就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规划设想。
2011年,管理处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争取黄黄公司董事会支持,建设了黄黄高速公路应急预警管控系统,这套系统以整合遍布高速公路沿线的情报板、电子显示屏、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设施为基础,并以路段信息监控中心为控制中心,形成了一个及时发布、及时处置的应急管控系统。以此为标志,黄黄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正式破题上路。
2012年初,在厅领导的关心和省高管局的支持下,黄黄管理处主动对接省气象局,完成交通气象站的安装调试,它是湖北省首批专业为高速公路服务的交通气象站,用于检测高速公路沿线能见度、气温、雨量、路面温度等气象数据,当气温、能见度、路面温度偏低达到预警值时,数据立即传送到应急预警管控系统,通过可变情报板发布天气、路况、交通管制信息,提醒广大司乘人员减速慢行,实现了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应急第一时间反应、司乘第一时间受益。
2012年中,黄黄管理处率先引进智真会商系统,将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华为公司处于研发调试阶段的智真会商系统果断用于高速公路管理实践,并会同华为公司研发人员多次研究改进智真会商系统在高速公路领域的技术应用。管理处对信息化建设执着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感染了华为的工作人员,华为总部高层管理人员四次到管理处听取管理处领导和同志对智真会商系统研发的意见和建议。目前,装载华为VC100管理系统的平板电脑正式成为工作人员的必备工具。管理处智真会商系统支持各路段之间、各会场之间、各视频点之间面对面地实时沟通交流,为管理处建设了突破空间限制的会商室,可以随时进行“千里之外、咫尺之间”有效沟通。
2013年是管理处信息化建设的决战之年,今年7月,由一个近20年历史的破旧锅炉房改建而成的黄黄管理处信息监控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鄂东高速信息综合管理的大“心脏”。它是集信息监控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中心。在日常正常发挥收费管理、信息监控等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作用是把应急预警管控信息采集、传递、恶劣天气应急预警管控、事故堵塞应急预警管控、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事件)应急预警管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警管控等六大系统整合在统一的指挥平台上。足不出户,即可在信息监控中心20余平方米的大屏幕上完成对鄂东高路即时收费数据、道路信息、通行流量、天气变化、应急资源分布、巡逻车辆位置、应急事件处置等运营状况的全方位监控和立体化管理。
实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
黄黄管理处从信息化建设伊始就将信息化建设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鄂东区域高速公路综合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上,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管理能力为信息化建设导向,真正将信息化管理融入到鄂东高路管理的方方面面。
制定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完善。黄黄管理处制定了切合鄂东高路管理实际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规划:2011年打造应急预警管控系统, 2012年引进全国首套智真会商系统,2013年建成统领管理处所有信息资源的信息监控中心,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跨越,逐步构建了鄂东高路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加强后台建设,实现功能融合。黄黄管理处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硬件设施作用为基础,不断强化信息化平台的大后台建设,建立起以信息收集发布、信息上报处理、信息服务应用为重点、以应急联动、统一指挥、及时反应、高效处置为要求的高速公路信息化服务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软件管理平台,把信息化平台技术广泛应用到养护、收费服务、服务区、应急服务等诸多环节,全面提升了高速公路为民服务、应急处置、安全保障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黄黄管理处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抓手,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纳入到培训课程中,让职工尽快掌握,提高应用水平,同时加大高速公路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为信息技术变效益提供人才支撑。
信息化建设的要义是互联互通
信息只有交互融合才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黄黄管理处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不同信息系统的融合,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和应用以及多种信息系统的融合,为今后的更新升级预留了大量的空间。
在过程上,高度重视现有信息系统的融合,把相对孤立和分割的信息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充分整合在一个大平台之上,形成了目前高度集成化、统一化的信息系统。
在标准上,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统一到湖北交通发展的大局中,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等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执行,为今后并入厅局信息系统、形成湖北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一体化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区域上,为刚开通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北引道、正在建设的麻城至武穴高速公路、黄鄂高速公路延长线等预留信息借口。
在联动上,充分考虑高速公路与交警、地方应急部门的信息互通,把交警、地方应急部门作为信息化应用的一部分,为他们配发必要的移动终端设备,把鄂东所有的应急力量尽量统一到鄂东高速公路应急平台之上。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黄黄管理处的一项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更是转变高速公路管理理念,实现鄂东高路发展转型的重要突破口,黄黄管理处将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鄂东高路的管理和发展转型提供载体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