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国公路学会、长沙理工大学联合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在武汉召开专家评审会。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智·惠·143”服务质量管理模式作为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院高管培训班的第一例综合管理案例,有望在2014年2月通过高管培训班这一平台走向全国。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厅长、高管局局长谢强,南京大学教授盛昭瀚,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杨华峰,辽宁省高管局,河北省高管局,华北高速股份有限公司,人民交通出版社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中国公路学会与长沙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院,采取案例教学的模式,着眼行业管理前沿,分析研究国内高速公路管理中的经典案例,编写了《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智·惠·143”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在云数据时代,汉十管理处深深认识到智能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智·惠·143”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是汉十管理处历经8年探索实践的创新成果,具有5S智能。“智”即智能,“惠”即普惠。以智能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以优质服务惠及客户,以信息互通普惠社会。该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前沿理念和技术成果,立足行业管理前沿,通过“BI(商业智能)+BD(大数据)的本地化改造”和““内业+外业的协同平台构建”的技术路径,初步实现了智能采集(Smarter DataCollection);智能分析(Smarter Analytics);智能管控(Smarter Control);智能决策(Smarter decision);智能服务(smarter service)。
该模式系统化解决了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中流程繁乱、信息滞后、监管困难、管理松散、缺乏沟通等诸多管控问题,实现了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以智能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的“智·惠·143”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在汉十管理处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汉十管理处智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完善,各系统模块运作的成熟,它也必然推动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同时,通过实现数据信息的“为我所用”到“为社会所用”的价值延展,从服务司乘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汉十管理处智能信息化管理体系及“智·惠·143”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所创造的价值将会倍增。
汉十管理处成立于2006年5月,主要负责汉口至十堰高速公路的费收、路政、养护、开发及其它综合性的营运管理工作,另受委托管理武荆、荆宜、荆东、汉孝四条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速公路,所辖路段联通陕、豫、湘三省,管理总里程达905公里,位居全国同级管理单位第一位。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业务管控现状,汉十管理处经过八年多的持续开发和完善,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融合,探索出“温馨汉十”的文化品牌以及委托管理等行业内交口称赞的管理体系。
据了解,早在2003年,汉十管理处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贯标为契机,开始了以服务流程与服务标准优化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004年,建立了远程协同管理平台,并逐步由简单的公文处理覆盖到人事、资产、营运、应急、机电等多业务部门。2008年,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完成后,基本形成了“流程规范、标准统一、记录完善”的管理体系框架。2009年,汉十管理处以区域中心,逐步开始对孝襄、襄十、十漫进行了资源大整合,在管辖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实时、在线、动态监管,达到可视、可测、可控目标。2011年,在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与智能化战略框架下,汉十管理处加强了与各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协作,实现了管理处平台数据大融合,如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汉十全线事故多发地与危险路段布设24套气象检测,共享气象数据;加强与景区和地方协作,采集影响汉十高速公路通行的景区客流、门票销售情况、地方道路通行数据;加强相邻路网联动数据采集,和G70福银高速管理单位达成联动合作协议,建立了跨省、跨路网信息互享;强化与省平台的协作,采集路网各类流量、视频、事件数据;加强与优质客户的协作,促使客户从信息被动接受者变为了信息主动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