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厅长尤习贵出席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社科院、长江技术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并进行主题演讲。他指出,湖北要打造长江黄金水道,为长江经济支撑带提供支撑,当前最为迫切是破解长江水运三大核心难题:长江干线深水航道、三峡翻坝和汉江梯级开发。
副省长许克振以及来自北京及长江沿线省市的专家学者,湖北省、武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论坛,共同探讨加强长江流域七省二市合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尤习贵介绍,“十二五”以来,我省先后分5批开工58个港航建设项目,总投资189亿元,使在建项目达到93个,总规模达到252亿元;完成投资达到162亿元,占“十二五”规划投资目标的77%,相当于整个“十一五”期的1.5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内河投资第二名。全省总运力超过800万载重吨,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5亿吨(长江中上游第2位),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80万标箱(长江中上游第1位),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0万标箱。截止2012年,我省完成水路货运量1.99亿吨、货物周转量1957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5万标箱,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23.6%,70.9%,21%,23.4%。水运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省厅将抢抓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和有关部委的支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一起,推进解决长江干线深水航道、三峡翻坝和汉江梯级开发问题。
关于深水航道治理问题,去年省厅已经完成了武汉至安庆6米深水航道改造的课题研究,争取交通运输部同意我省开展前期研究论证工作。今年9月14日,交通运输部和沿江七省二市政府领导在武汉召开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在会上,交通运输部与省政府签订了合力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备忘录,交通运输部承诺对武汉至安庆(402公里)6米深水航道改造项目给予指导和支持。省厅争取“十二五”完成项目前期论证,同步开展有关前期工作,“十三五”开工建设。武汉至安庆6米深水航道项目涉及到航道维护、堤岸防护等问题,比较复杂,投资也很大,初步框算约289亿元。同时,还需要江西和安徽两省政府的合作推进,协调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他说,深水航道改造是一个复杂浩大的工程,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从1836年开始疏浚,到1993年获得13.7米的水深,用了150多年的时间;英国的莫塞河从1905年治理,到1950年获得13.6米的水深,用了45年的时间;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从1907年开始,到1952年获得10.7米的水深,用了45年的时间;法国的纪龙德河从1930年治理,到1970年获得13.5米的水深,用了40年的时间。上海至太仓92公里的长江口12.5米航道的改造,论证用了40年时间,实施用了12年时间。
关于三峡翻坝运输问题,他说,自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上游航运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已成制约长江航运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三峡船闸通过货运量年均增速高达12.2%,提前19年达到设计水平,三峡船闸船舶积压成为常态,船舶待闸时间明显延长。正常情况下,三峡船闸每天最多能安排约150艘船舶过闸,但每天过闸需求多达160-180艘次,高峰期超过200艘次。船舶待闸的时间由2007年以前的几个小时到2012年达到30小时到60小时。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过坝运输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真正形成全流域的黄金水道。
为了解决三峡大坝“卡脖子”问题,现在有两种方案,一是建设第二船闸的设想,二是完善翻坝运输体系。南岸翻坝高速公路已于2011年建成通车,下一步,省厅将加快建设太平溪(三峡大坝的坝首)至张家口36.2公里的北岸翻坝高速公路,与今年底建成通车的宜巴高速公路相连接,加快与翻坝运输配套的港口及相关物流园的建设,加快形成完善的南北分流、水陆联运的翻坝转运格局。
关于汉江航道整治问题,尤习贵介绍,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汉江湖北境内的8级枢纽将建设完成,丹江口以下航道将提升为1000吨级。前不久,省委全会决定,要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加快汉江的梯级开发,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
目前,汉江航道除汉川-汉口75公里航段能够通航1000吨级船舶、通航条件较好外,其余783公里航道的通航条件仍只能通航500吨级及以下船舶。“十一五”以来,汉江的航道整治项目已全面展开:汉江河口至汉川段千吨级航道已达标;兴隆至汉川千吨级航道整治正在进行,2013年建成;丹江口以下六级枢纽中,王甫洲、崔家营枢纽已建成,兴隆枢纽正在建设,但是新集、雅口、碾盘山三级枢纽建设比较滞后。新集枢纽进展比较缓慢,雅口、碾盘山枢纽还处于前期工作阶段,建设业主、投资补偿等相关问题亟待明确。
除了上述三个核心问题,我们在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服务长江经济支撑带方面,还要做到“三个并重”,即干流和支流并重,航道和港口并重,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并重。“三个完善”,即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完善集疏运体系,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尤习贵还建议省政府加强对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领导。他说,与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比较起来,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比较滞后。建议成立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尽快制定颁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出台支持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理顺长江航运的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他还建议加强对长江岸线和后方陆域的管理。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综合利用、集约开发、有偿使用的原则,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我省长江岸线资源(包括后方陆域),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防止低水平开发、浪费深水资源的现象。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长江经济支撑带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是现阶段实现中国梦的空间经济基础。他们呼吁,沿江七省二市加强流域合作,依托长三角、中三角、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新支撑。
论坛还通过了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的《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