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宜城市交通物流发展局和邮政局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农村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可以说是发展、服务、惠民‘几相宜’。大交通的发展,就是要以优势强服务,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全国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都应当自觉强化综合意识、强化发展意识、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凝聚共识,有行动、敢作为、重实效,真正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集约高效,更加便民利民。”8月22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将湖北省宜城市的交邮合作双赢模式作为经验进行交流推广。
近日,本报记者赴湖北襄阳宜城、南漳等地,对交邮合作发展农村物流进行了深入采访。采访中,记者切实感受到了交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同时荆楚各地还因地制宜,采取部门联建、交商同建、交农合建、班线专建、一体统建等模式,促进了农村物流发展。
宜城交邮签订合作协议,强强联手,依托综合物流信息平台、邮政网点和运输网络,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步伐,现在已经建成了“城区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中心、农村物流网点”三级物流框架。如今集客货运输、农产品运输、小件快运、农资配送、物流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农村综合物流运输的新途径向四面八方延伸。
物流服务到农家
“田埂上卖粮、心里不慌!现在西瓜是直接从地里收,提前联系好的车辆就在田边等着,既节省了卖出的成本,减少了损耗,还为我们省了精力。” 10月14日,湖北省宜城市流水镇黄冲村党支部书记王朝富高兴地说,“这是交邮合作发展农村物流给咱农民带来的实惠”。
王朝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信息不畅通,成熟的西瓜无法及时卖出去,西瓜摘回来后要放进通风的仓库进行储藏,每家成本最少500元;而且,掌控不好温度和湿度,西瓜很容易烂掉,一年损失几百块钱是常事;要是遇上销量不好,这一年基本就白忙活。
“流水西瓜甜万家”。进入湖北襄阳宜城市流水镇,随处可见这样的广告标语。交邮合建的农村物流体系让农民种西瓜很赚钱,如今种西瓜成为宜城农民甜在心里的事业。
流水镇镇长向志勇介绍,流水镇被称为“湖北西瓜第一镇”,西瓜种植面积约10万亩,去年产量近2亿公斤。 “流水西瓜”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年产值达2.3亿元。
如何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是交通邮政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方拥有每天往返于各市、县、区的班车和各乡镇内通村班线,还拥有各类运输车辆和综合物流信息平台。
另一方拥有覆盖全市的邮政网点、完善的通信网络和专业化的农资服务产品,还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经营管理团队和深入千家万户的投递员队伍。
于是,宜城交邮签订合作协议,强强联手,依托综合物流信息平台、邮政网点和运输网络,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步伐。现在已经建成了“城区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中心、农村物流网点”三级物流框架。如今集客货运输、农产品运输、小件快运、农资配送、物流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农村综合物流运输的新途径向四面八方延伸。
在流水邮政支局建设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宜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尚显合介绍,为方便邮政网点收货、发货,交通运输局将物流信息网引入了邮政网点,拓宽硬化了通往网点的公路,还出资为邮政支局改造了营业大厅和仓库,如今,邮政支局为流水镇及其周边区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初步搭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系统,积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有效地实现供需对接。
与此同时,宜城相关部门还结合“万村千乡”工程,积极与供销、农资等部门合作,在乡镇设立三农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和县镇物流集散中心,开展农资、农药、良种、农村日常消费品的补货配送,将商品直接配送到农民家中,建立起运转高效、便民利民的农资配送体系,有效提高了农村物流网络覆盖面和连通度。
在南漳、京山等地,交邮合作的农村物流发展模式也让农民得到了实惠。10月14日,家住南漳县东巩镇的刘先生来到镇星火路邮政营业厅提取从新疆送来的包裹。刘先生稍感吃力地提了提包裹说:“这么重的包裹,这么远送来,才十几元钱!”
根据南漳县交通运输局和邮政的合作协议, 东巩镇星火路邮政营业厅成为湖北省首家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
东巩镇邮政局局长陈学良介绍,南漳县交通物流发展局对东巩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南漳县邮政局利用其下属单位东巩邮政支局营业厅空房改建成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为东巩及周边区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同时负责相关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帮助其掌握必要业务技能。他介绍,物流包裹抵达后,近点儿的业户,电话通知;不能来取的,送到家;稍远的客户,统一当天配送。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得益于交邮合作后,包裹邮件可以通过交通运输部门的班车在第一时间送到”。而同等包裹,物流运价要比快递节省很多,刘先生的包裹因此节省了100元左右。
“建立集客货运输、农产品运输、小件快运、农资配送、物流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农村综合物流体系是大势所趋。”在襄阳市交通物流局局长马卫东看来,“交邮合作”前景乐观,在达到双方互惠互利的同时,更为重要的则是服务民生、服务三农,做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我们开展的合作还包括为企业代理产品,特别是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平价卖,这样,农民就可以在家门口购买、邮购最廉价的商品。”马卫东说。
据了解,南漳县东巩镇综合物流服务站运行头三个月,就完成营业收入82.8万元,同比增长38%。其中,销售并配送农资90余吨,同比增长46%;酒水副食2800多件,同比增长32%;日用品782件,同比增长21%;包裹416件,同比增长41%。
马卫东说,到2015年,襄阳市将在每个县市建成6个至7个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努力将农资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建立覆盖全市的交通邮政物流运输网络。
物流信息不畅就像一张无形的大手,遮住了“流水西瓜”。 综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走进宜城农村综合物流网点后,只要涉及长途、大宗运输,就能通过物流平台找车。从过去找不到车,到现在随便选,瓜农不仅省下大笔运输费,更节省出大量人力、物力。
开通“信息路”与直通车
“2006年 , 由于信息不畅,明明在广东、浙江、四川等地有巨大的销售市场,6000万公斤西瓜却被困在产地无法外销。”宜城市流水镇种瓜大户李志常至今深感遗憾。在他看来,物流信息不畅就像一张无形的大手,遮住了“流水西瓜”。
“如果我们自己出车把这些西瓜送去广州,利润空间就得大大压缩。” 李志常告诉记者,从宜城返回广州的货车是他们运输货物的最好选择,“回头车”收费较低,送同样的货物最多只花四五千元。可这种车怎么找?他们却一直没找到好法子。
一边是找不到回头车的种植户,另一边是等着拉点活抓紧赶回去的回头车司机。据了解,为了不空车返程,很多拉货到襄阳的司机经常一住就是三四天,就想拉上点货、补贴油钱。可信息的不畅,使两方一直没能实现良好对接。
湖北省物流发展局开发的综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走进宜城农村综合物流网点后,只要涉及长途、大宗运输,李志常就会主动上物流平台找车。从过去找不到,到现在随便选,瓜农不仅省下大笔运输费,更节省出大量人力、物力。
湖北省物流发展局副局长邵迈介绍,为努力提高农资和农副产品的运输效率,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早在今年6月5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邮政管理局、邮政公司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实现三方资源共享,推动进一步发展农村物流。
湖北省物流发展局局长石先平介绍,全省多地邮政企业采取直销网点加盟、代理、租赁等多种形式,在县乡农资配送、农产品进城运输、小件快递及分销商品捎带等方面与交通部门合作,建立农村邮政仓储场地或小型物流集散中心。邮政企业可在城市和农村邮政网点代售长途及城际班车客票、船票;提供城市公交月票和公交卡充值服务;提供高速公路ETC电子收费卡充值缴费、账单发票寄递服务。交通运输企业可在长途客运站点、客运码头代办特快邮件交寄、集邮票品销售、报刊零售,代缴燃气费、电话费、水费等。交通、邮政还共同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客运查询系统、邮政查询系统、路况查询系统链接并公布各方信息。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还支持邮政企业加入交通运输业相关企业联盟,邮运车辆享受联盟企业的优惠待遇,支持带有“中国邮政”标志的邮运车辆使用高速公路储值卡实行电子支付,并给予优惠;湖北省邮政管理局支持邮政企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使用邮政产品和服务、代理经营邮政业务的交通运输企业给予优惠。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说,湖北交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不遗余力地发展相互衔接、集约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湖北将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优势强服务,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
□链接
近年来,为加快构建农村综合物流体系,破除农村区划“屏障”,打通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县、镇(乡)、村物流服务均等化,湖北省交通物流部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服务优先”的基本原则,按照“完善物流节点、拓展服务范围、健全信息网络、打造行业品牌”的基本思路,创新方式方法,破解发展难题,除交邮共建模式外,还探索出5大各具特色的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多种模式让农村物流活起来
交通物流部门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衔接沟通,凝聚了共促农村物流发展的合力。2012年4月,宜昌市长阳县物流发展局、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县邮政局、县供销社四部门共同签署了《长阳农村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共建协议书》,决定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共享信息,联合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相关部门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投资,避免重复建设的思路,建设了总投资1300多万元的长阳资丘镇山区农村交通物流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站集农村客运、货物集散、仓储服务、农副产品交易、综合信息发布以及联接货运中心与村级服务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了交通部门县级货运中心及乡镇综合服务站、邮政部门邮政所及村级三农服务站、商贸部门“万村千户”农家网店、乡镇供销社及村级综合服务社的优势。
交通物流部门扩大招商引资范围,着力引进客商投资发展本地农村物流业。黄冈市罗田县九资河镇有6000多农户种植中药材,年产茯苓500多万公斤、天麻386万公斤,是我国有名的“茯苓之乡”、“天麻之乡”。但是,落后的物流运输条件,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一现状,罗田县交通运输部门利用招商引资政策,引进罗田县金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了九资河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并于2012年3月正式挂牌投入运营。该站利用当地旅游商贸资源,开设农特产品超市服务,引入圆通快递公司进驻经营,开创了农村综合服务站“以站带商、以商补站”发展之路。2012年3月29日,全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现场会代表参观该站,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
交通物流部门积极服务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农村物流对农产品运输的支持保障作用。在钟祥市物流发展局的支持下,钟祥市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了荆沙农产品冷链物流园,该物流园占地300亩,总投资2.2亿元,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建成物流仓库2座、冷库2座、常温库2座,每天可提供1300吨的仓储物流服务。该园区主要为成员提供所需生产资料的购买,蔬菜产品的加工、销售、冷藏、物流运输以及与蔬菜、花生生产相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近几年,通过园区的物流运输服务,各类农产品已远销武汉、广东、福建、四川等地。2011年10月,在兴山县物流发展局全力支持下,以服务柑橘产销为重点的宜昌市兴山县南阳镇三农物流服务站改建竣工并投入运营,服务站配置有柑橘清洗、打蜡、包装专用机械器材,为柑橘种植户提供产销一条龙的服务链。南阳三农物流综合服务站根据柑农季节生产管理所需,定时、定点为柑农配送农药、肥料,有效地降低柑农的采购和运输成本,方便了柑农,得到了广大柑农的好评。
交通物流部门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开辟农村物流专线,发展农村物流货运班线运输。宜昌市秭归县依托专业物流企业——华维物流公司,在秭归县城投资建设中转配送中心,并借助农村交通综合服务站等便民设施,陆续在全县二十多个乡镇建立了物流集中服务点,开通了5条货运班线,投放了10台货运车辆,每日往返全县11个镇,采取定时、定点、定线实施配送货物,全县需要对内配送和对外转运的货物由该公司统一集中处理,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大部分镇村的三级物流网络体系。通过几年发展,华维物流公司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已运销农产品和工业品100余万吨,各类商品成交额达 5亿元,为农民和企业增收减支、节约成本3000万元以上。
交通物流部门全力引导有实力的骨干龙头物流企业,一体化统筹建设布局农村物流节点,构建一体化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为探索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模式,培育物流产业新增长点,荆门市众诚物流有限公司在市交通物流发展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项目试点。该试点项目立足荆门市众诚物流园,改造原有各乡镇交管站或新建农村物流服务站点,形成以城市物流园区为核心,辐射各个乡镇的“物流园区—货运中心(货物)—农村物流节点”的三级结构站点布局,并采用现代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和交换系统,打造成荆门市最大的城乡综合运输物流网,连接辖区内的所有乡镇节点,并辐射到每个建制村。项目具有综合集约型和公共公益性的综合功能,包括运输、配送、收购、存储等具体业务功能,订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功能,以及物流信息枢纽功能及综合物流增值服务功能,能够为全市广大农村提供商品运输服务以及大宗农副产品物流配套服务。(驻湖北首席记者 石斌 本报记者 高斌 潘庆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