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烈日炙烤着大地。傍晚时分,仍然暑热难挡,忙碌了一天的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尤习贵带着厅机关党办、宣传中心、省公路局有关负责人前往革命老区红安县高桥镇高楼村。他要深入农户倾听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对农村公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到农村去听听农村兄弟的所盼所想,才能出台更完善的农村公路发展政策和管理办法。”尤厅长说。
他说:“现在是农忙时节,农民兄弟白天要下地或进城务工,农村公路养护工要上路作业,不能耽误他们工作赚钱的时间,所以我们晚上去。”
武汉到红安并不远,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车下高速公路,便是红安开发区,这里已是一片灯火。过了开发区,汽车驶上通村公路,汽车在黑夜里左拐右拐。又见灯火,农民们三三两两,在门前乘凉。
听说厅长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都赶到村活动中心来向厅长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们高楼村在2006年就通了公路”,二组组长王绍安抢着第一个向厅长介绍自己湾子的情况,“我们村湾子多,很多湾都还没通公路,我们二组就没通。我们几次要求修通湾,但没有指标,不知道交通运输厅能不能多给点指标。”
一组党员代表詹才勇也说,“通往我们湾的公路也是沙石路,一旦下大雨就是坑洼,如果厅里能支持我们修成水泥路就好了。”
相比一组组长和二组党员代表,三组的村民代表老彭则表现出一种自豪和满足。“过去我们的湾子不通公路,农副产品卖不出去,通了公路后,农副产品随产随销,卖的价钱又好。农闲时,踩个单车进城,一天争个百八十元。通不通公路大不一样啊!”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我们修通村沥青路时,国家每公里只补助5万元,修建的标准和质量都不高,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坑洼,再过个一两年,路就会彻底坏了。”
县交通局负责人接过话题,他们非常担心农村公路的危桥安全问题,每下一次大雨,全县就要垮4-5座桥,又没有资金进行改造。
座谈会上,你一支烟递过去,他一支烟递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无拘无束,畅谈所思所盼,气氛和谐热烈。村民王顺强说,厅长来这里不仅仅是征求意见,也是在和他们交心。厅长心里有咱农民兄弟!活动中心没有空调,大家身上淌着汗,也浑不觉热,飞蛾好似受到感染,围着大家飞舞。
村里的护路工余维全告诉厅长,通村公路修通后他多了项收入。他以每公里1000元承包了3公里的护路任务,目前已干了3年了,每天上路扫路面,铲杂草,清边沟,由镇政府对他进行考核。交通局负责人介绍,省厅的补助资金和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都足额到位了,红安的农村公路有人管有人养。
红安县二程和熊家湾两个管理站站长也来向厅长汇报养路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程管理站长韩荣飞说,公路越修越长,管养经费越来越不足。他说,他们站管养170多里公路,由于缺少必要的机械,养护基本靠出苦力。道班工人经济收入差,他在养护战线上干了28年,收入还算是高的,一个月也只有1900元钱,远远赶不上打工的。公路站基础设施差,外面下大雨,屋子里就下小雨。养路工的工作生活状况亟等改善。而在全县,养路工大量超编,养人负担沉重。
前来参加座谈会谈的县委余书记说,这些年红安变化很大,麻武高速及连接线通车催生了红安开发区,现在已有200多家企业入驻,还有180多家签约企业。全县村村通了公路,通村公路基本联网成片。
尤厅长说,“这次来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设,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真正把服务老百姓的实事办好,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逐步解决。”他说,农村公路大中修的问题是个涉及面非常广的问题,“十三五”将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危桥改造问题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已被列入目前工作重点。对于公路通组通湾问题,他说,全省要解决通湾公路,还需要修建24万公里公路。这实现这个目标有困难,也没有必要,一是资金跟不上,二是大量占地也不允许,三是国家现在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一些农户、自然湾要进行合理集并,我们将结合规划,一些重点组要通公路,目前,省厅也会将一部分重点组、湾公路纳入“十二五”计划。
他说,要解决反映出来的问题,关键是要创新机制,深化改革,要使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化,社会参与更加广泛,一方面省里要出台政策,一方面要调动县政府的积极性,要解决公路上养人与养路的矛盾,他要求省公路局要拿出方案和措施来。
尤厅长说,要通过这次学教活动,把听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机制和省市联动的措施,真正解决问题,解决矛盾,服务民生。
感谢交通基层养护工作者,艰苦奋斗,不讲报酬,坚守岗位,感谢大家摸黑来反映意见和建议。
不知不觉间,已是晚上11点。应村民吴顺强之邀,尤厅长夜宿农家。 (记者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