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湖北首席记者 石斌 记者 高斌

    截至5月底,湖北省今年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9.7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48.51%。湖北“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提出,五年内将全面建成6500公里“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2.8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17万公里社会主义新农村惠民便民公路网,基本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面建成全长810公里的长江、江汉运河、汉江高等级航道。

    为实现“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湖北交通建设需要投入资金3300亿元。在交通建设筹融资难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如何破解筹融资难题?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说,必须拓宽筹融资思路,努力做大交通“底盘”,实现跨越式发展。

 

普通公路:公共财政投入为主

    “十二五”期,湖北将建设一级公路2890公里、二级公路6045公里、农村公路5万公里,总投资1100亿元,需省补助资金411亿元。

    受税费改革、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以及国家从紧的金融政策、清理政府融资平台等因素的影响,普通公路面临偿旧债和新发展的两大问题。对此,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研究全省普通公路建设融资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初步构建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普通公路融资机制。

    湖北省政府明确燃油消费税增量资金用于当年债务偿还计划,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发展。今年4月,第一批38亿元增量资金落实到位。另外,湖北省政府同意省交通运输厅以燃油消费税增量资金等交通专项资金为还款来源,向国开行贷款120亿元用于普通公路建设。在贷款落实过程中,湖北省政府进一步要求,安排部分地方债券资金置换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湖北争取加大地方政府对普通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要求各地将交通建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国债资金、水利基金、扶贫资金、支农资金等向普通公路倾斜。2012年,宜昌市、黄冈市、洪湖市、天门市、恩施州分别安排财政资金5.3亿元、3.34亿元、2.96亿元、1.5亿元、1亿元用于交通建设;推进市县普通公路融资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中优质资源,运用市场手段筹集资金。

    除财政资金支持外,湖北还对公路建设征地及费用实行政府统征包干和总负责制,实行税费优惠和返还政策等筹资措施,支持普通公路的发展。

 

高速公路:发挥交投筹融资平台功能

    “十二五”期,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筹融资形势异常严峻,资金保障不到位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为此,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建议湖北省政府协调变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贷款主体,由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新的贷款主体迅速开展融资。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将支持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筹融资平台功能,加快筹融资节奏,拓宽筹融资渠道,扩大筹融资规模。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将创新运用中期票据、公司债券等各种金融工具,以资源换资本、以市场换资金,搞好资本运营,放大资金效应,最大限度满足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湖北还将协调各金融机构,支持湖北在建交通运输重点项目尤其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在项目融资和贷款安排方面予以倾斜,对资本金到位并已签订贷款协议的项目尽快落实贷款。

    目前,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以京港澳高速公路部分路面资产及附属设施为标的,与国银租赁公司开展售后回租融资业务,融资金额50亿元;成功发行中期票据120亿元,目前首批40亿元资金已到位;100亿元企业债券发行申请资料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平安保险合作,推进50亿元保险债权融资计划。

    在发挥交通投资筹融资平台功能的同时,湖北继续实施高速公路建设从“以省为主”转向“以市州为主”,鼓励各市州通过整合现有交通资源、土地、财政资金等组建地方交通投融资机构,打造市州交通投融资平台,通过资本运作、筹集资金加快地方交通建设。

 

内河航运:鼓励社会投资

    2009年、2011年,湖北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全省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明确2010年至2015年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水运发展。

    资金政策的杠杆撬动、助推放大效应十分明显,2006以来,湖北省共筹措资金74.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约176亿元,加快了港航建设发展。

    2012年年底,《湖北省水路交通建设与管理条例(草案)》正式出台,明确湖北将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进入水运领域;在港口建设方面,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采取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建设公用港区。

    今年年初,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已向省政府建议,将交通运输部门建设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产生的效益全部用于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和江汉运河(引江济汉通航工程)高等级航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以形成“以电养航、滚动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