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涉及湖北省的有3个,即武陵山片区、大别山片区和秦巴山片区,加上纳入省级扶贫规划的幕阜山片区,该省4个特困片区共涵盖33个县市区,贫困人口为499万人,贫困人口占全省的60.9%。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对这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投资规模已达270亿元,极大改善了这些地区的交通基础条件。

  规划引领 绘就扶贫新蓝图

  根据中央和湖北省相关政策,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将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4个片区确定为新一轮交通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攻方向,及时编制完成了《湖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和《湖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公路规划》。突出发挥4个片区的独特区域优势,注重与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体系的衔接,有针对性提出了改善特困地区通行状况,完善区域路网格局,提升农村客货运输水平的中远期目标,用规划引领全省交通扶贫开发工作。

  “加快实现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体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既是交通人职责所在,又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带着浓厚的感情抓紧抓实。”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尤习贵说。

  项目支撑 夯实扶贫大底盘

  按照“交通发展带动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片区对外通道、旅游公路网、农村公路网、水运项目建设和农村客货运输场站建设,夯实经济发展的大底盘,形成了在建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互动发展态势。

  在大别山片区,围绕建设“两纵四横”的交通运输主通道,加快形成连接武汉、合肥、郑州等中心城市的综合运输通道,确保“十二五”建成高速公路276公里、国省干线1022公里、县乡村三级客运站3039个。

  在武陵山片区,构建恩施、宜昌“1小时交通圈”,建设恩施、利川、来凤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确保“十二五”建成高速公路522公里、国省干线1214公里、通村公路6951公里、县乡村三级客运站2114个。

  在秦巴山片区,重点建设十天、郧十、麻竹、谷竹、保宜等高速公路;建设武汉至西安客运专线,建设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建设丹江港、武当山港,确保“十二五”建成高速公路590公里、国省干线1647公里、通村公路685公里、县乡村三级客运站1963个。

  在幕阜山片区,以大广、杭瑞、106国道、长江黄金水道和京广、武九铁路干线为依托,构建该片区四县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以及周边黄石、咸宁、九江、岳阳等大中城市的高等级交通骨架,确保“十二五”建成高速公路109公里、国省干线488公里、县乡村三级客运站782个。

  在已建成458公里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基础上,集中力量为秦巴山、武陵山、幕阜山3个片区各建设一条需求最迫切、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特色公路,总里程3282公里,加快开发片区内的旅游等特色资源。

  提质增效 激发扶贫新活力

  一大批扶贫项目成功落地,有力地服务了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4个片区的旅游经济开发、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振兴和省际联动开发。

  2012年红色旅游路通车后,黄冈市旅游业发展呈“井喷”之势,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35%。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去年还在29个重点县修建国省道70公里、生态旅游路69.6公里、县乡道改造768公里、通村公路4497公里。一条条崭新的公路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将沿途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红色景观一线串珠,原本一个个“养在深闺无人知”的景观成为了拉动地方经济的新资源。

  片区内各县市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把大别山区建设成为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区、把秦巴山片区建设成为生态文化旅游集散地、把幕阜山片区建设成为华中地区旅游度假胜地。

  除恩施州外,全省100%的建制村通达沥青(水泥)路、100%的建制村建有候车站亭、100%的建制村通客车、100%的乡镇渡口达标。在无数昔日闭塞的小山村,如今农用车、小客车、货车已经能够开到农户的家门口,农民再不需要肩挑背驮,农民群众行路难、乘车难、过渡难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位于鄂陕省际的湖北口回族乡昔日流传着“山高气候寒,吃水行路难,住得茅草屋,打工没盘缠”的顺口溜。近年来,依托交通扶贫政策,该乡开展了交通扶贫攻坚战,彻底改变过去的面貌。截至目前,该乡通村公路13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修通组级公路279公里,便出现了“湖北口变化大,扶贫攻坚绽新花,产业发展经济壮,男女老少乐哈哈”的顺口溜。

  统计显示,2012年,四大贫困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10元,比2005年将近翻了三番,4个片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54.27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本报记者 潘庆芳 通讯员 丁红林 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