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出了全行业向张兵同志学习的号召,并授予张兵“新时期雷锋式公交驾驶员”荣誉称号。其实早在2011年,张兵的事迹已经在武汉市乃至湖北省交通运输行业传开。张兵从事公交驾驶27个春秋,运送乘客430多万人次,零投诉;驾车2.3万趟次,经过红绿灯路口180多万次,零违章;行车近百万公里,相当于绕行赤道22圈,零事故。

  4月17日,记者专程前往武汉,“零距离”接触张兵。

  登上531路公交车,驾驶位后方悬挂着一个布袋,里面一次性雨衣、垃圾袋、纸笔等一应俱全,车内张贴的线路图上,标注了各站附近的小区、超市、公共厕所等的位置。

  “张师傅开车特别稳,从不猛踩油门和急刹车,而且对线路上各个红绿灯转换时间了然于心,从不在等红灯时耗费过多时间。”十余年间,武汉市硚口区辛家地小学的老师李晓青每天都要乘坐531路公交车上下班,看到了张兵对学生和孩子的爱心、对老年人的细心、对急性子乘客的耐心、对外地乘客的关心。

  “需要带学生外出时,我就会打电话给张师傅询问发车时间,带学生专门坐他的车。”由于工作需要,李晓青经常在周末组织学生外出比赛,张兵的车就成了“校车”。

  张兵开车平稳,不只是乘客,连妻子也成了他的粉丝。最早时,张兵是驾驶员,江萍是同一辆车的售票员,两人在公交车上结缘,结婚21年张兵从未对家人发过脾气,现在,妻子对张兵的评价仍和结婚前一样——善良、诚实。当张兵成为行业榜样时,江萍并不意外,“获得这样的荣誉,和他老实本分的性格分不开。”

  和妻子的自豪不同,谈到家庭,张兵话语里充满了愧疚,从未接送过孩子,也没有去学校开过一次家长会,甚至父亲临终时,他都因为工作没能陪在身边。

  张兵“火了”,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但他依然在业务上认真钻研,在服务上精益求精。哪怕是业余时间,张兵也在不断观察、摸索改进工作、优化服务的方法。“出去买东西或者走亲访友,只要是531路经过的地方,他总是特别留意周边的环境。”江萍说,正因为这样,才能对公交车途经红绿灯时了然于心,才能将沿途各站附近的公厕标在线路图上,甚至不能使用的厕所也会用黑笔标示出来。

  27年,张兵用交通人的社会责任不断锤炼着自己,将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将一个新时期雷锋式公交驾驶员的形象刻在了人们心里。    (本报记者 孙英利 杨丽芳)

 

□短评                             享受工作 升华精神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张兵,在又苦又累还受委屈的两平米驾台、十平米车厢里,坚守27年,把一份平凡的工作演绎成令人赞叹的传奇?是精神的力量!正如张兵自己说的:“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公交司机不好当,他们常年要在拥堵的街区、复杂的环境中穿行,“微笑哥”张兵却不急也不抱怨,把公交司机这份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将其看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沃土,倾情投入,把乘客当家人,视安全如生命。这是干一行爱一行的乐业精神在闪光。

  把一件事做好不难,27年始终如一地做好却很难。近百万公里零违章、零事故和零投诉的“三零”奇迹背后,是“最牛公交司机”张兵长期潜心钻研、勤学苦练的结果。“开好每一趟单边、进好每一个站点、用好每一脚油门、服务好每一名乘客!”——自创的“四个一”安全行车工作法,也是张兵职业生涯坚守的铁律。这种执着和坚守是敬业精神在流淌不息。

  在湖北公交行业,张兵已成为许多人身边的标杆,带动了一群,影响了一片。期待他的精神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更广阔天地中开花结果,激发更多正能量。 (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