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6日3月6日,历时40天的春运工作圆满结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铁、水、公、空等各条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按照“以客为主、科学组织、协调配合、安全有序”的工作指导原则,精心组织,克难奋进,圆满完成了春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春运总体情况

  2013年春运40天,全省铁、水、公、空累计发送旅客9991.26万人次,超过去年春运的9600多万人次,接近1亿人次。其中,铁路发送1685.96万人次,同比上升22%;水路发送60.31万人次,同比下降8.3%;道路发送旅客8137.46万人次,同比上升1.01 %;民航发送旅客107.53万人次,同比上升14.7%。春节期间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累计通行免费车辆367.39万辆,免收通行费1.93亿元。

  春运期间,全省发生道路运输事故3起,死亡12人,伤16人。没有出现旅客滞留、积压和公路大面积拥堵现象,没有发生重大服务质量投诉事件,春运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二、春运主要特点

  一是节前平稳,节后客流叠加创新高。今年春运,全省旅客发送量总体上是先平后扬,节前平稳,节后客流叠加创新高。节前,由于我省大专院校学生在春运开始前已返乘,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错时分开,在我省春运史上第一次出现平淡开局;春节黄金周期间,旅客多选择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走亲访友、旅游度假,短途客流增加明显,长途班线客流较往年有所下降;节后,学生流、探亲流、务工流叠加,客流高峰持续走高,旅客发送量超历年最高水平。2月14日客流开始高位运行,2月16日至18日连续三天,铁、水、公、空日均旅客发送量均在300万人以上,最高达到307万人,超历年春运单日发送旅客最高纪录。

  二是运力充足,旅客出行畅通有序。春运前,全省各交通运输部门提前作了精心的组织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运输方案,准备了充足运力。道路运输部门日均投入运力39991台/120万座,并落实道路应急车辆2000台;水路运输部门日均投入运力497艘,23149客位。民航全力保障进出港航班正常,日均起降460余架次;铁路部门共开行始发临客2555列,比往年增加5.2%,创历年之最。宜万铁路和京广高铁动车组采取“公交化”运行,吸引并满足了周边省市大量旅客到武汉地区中转需求。东航与武汉铁路局共同推出空铁联运产品“空铁通”,实现了多式联运、无缝对接。道路方面,天门仙桃两地运管部门统一调配88辆客车,开通两地至汉宜高铁天门南站直达车,方便旅客转乘。麻城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30余台原来只在城里发车的长途汽车直接开进山里,让打工者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安全放心的客车。春运期间,武汉市公交部门对公交空白且社区建设相对成熟的区域布设微循环公交线路,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三是购票方便,旅途更加轻松便捷。今天春运,铁路、道路等部门多措施、多渠道,方便旅客购票。公路部门推出统一客服热线电话“96513”,实行网上发售汉口新荣、金家墩客运站、武昌傅家坡和宏基客运站始发的班车客票,预售最长15天,邮政网点可实时查询,方便旅客购票。铁路部门直接将移动售票车开进学校,工厂、园区方便学生、农民工购票,铁路非固定窗口售票量已经达到售票量的50%以上。

  四是优势互补,出行格局优化调整。随着武汉至上海动车组、武汉至宜昌动车组和宜万铁路的成熟营运,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部分道路客流改乘火车出行,中、长途道路客流同比下降,但从铁路中转站至周边市县的短途客流呈两位数的增长,道路客运为铁路集疏运的功能更加突出。如汉宜高铁沿线的武汉、荆州、宜昌、恩施间的市际道路客运班线,汉十沿线的武汉、襄阳、十堰间的市际道路客运班线,客流量平均下降率达20%—30%;而由高铁沿线市州开往下辖县市的中短客运班线客流增加显著,如荆州到下辖的松滋、公安,襄阳到下辖的枣阳、宜城,宜昌到下辖的宜都、枝江,恩施到下辖的建始、宣恩等地的线路,客流量平均增幅达25%以上。

  受高速公路及铁路快速发展影响,水路长途客运空间进一步压缩,但随着汉宜高铁的开通,宜昌集散的游客将会增加,分流到水路的客运量将会有较大增长。航空武汉机场旅客吞吐量和同比增幅均在中部领先,但仍低于全国民航春节黄金周期间18%的增幅,春节黄金周武汉机场国际客流升温、出入境旅客增6成,武汉国际化程度及辐射能力逐步增强。人们出行需求不断增长,出行方式更趋多元,春节期间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自驾出行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三、春运工作措施

  一是提前部署,从容有效应对。省春运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早组织召开2013年春运形势分析会,面对春运期间旅客发送量预计突破1亿人次的新情况,铁、水、公、空等行业管理部门分别结合自身情况提出了具体措施,并强调各春运成员单位、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公铁、公空、铁水联动,方便旅客中转换乘。同时,省春运办采取各种形式及措施,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前准备好应急运力和物资的同时,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应急监控平台、路况信息公众发布平台、应急管理信息处理平台、省交通运输厅的移动短信平台、96576高速公路服务热线和湖北交通音乐频道等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道路、水路天气、车船班次等信息,提醒并引导旅客避开高峰出行,确保走得及时和顺畅。

  二是加强督办,狠抓措施落实。在节前客流高峰期,组织由发改、交通、公安、安监部门领导带队的督察组,分片区、分行业进行了督察;省交通运输厅12个督察组,采取明查和暗访,以长途客车和公交车为主要对象,通过“不打招呼、不作事前安排”的随机性督查,始终保持对春运安全工作的高压态势;各地运管部门派人驻站督导,监督客运站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将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全省港航海事部门组织200多个检查组,加强春运及安全检查,查处隐患,纠正违章。省交通运输部门与安监、公安部门推行了告知制度,联合印制《道路客运车辆安全监督标识》12万份,在所有长途客运车辆上张贴;各级交通、交警部门加大了路面管控和安全督察,对检查中发现的站场管理不严格,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客车超速超载行驶等问题,责成相关部门加强源头监管并报告整改。

  三是拓展服务,亮点异彩纷呈。今年春运,全省各运输部门倾力推出服务新举措,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成为今年春运工作的亮点。高速公路部门努力拓展服务功能,深化“服务站”、“救助站”和“信息站”建设,免收通行费但服务不打折,及时为司乘人员提供食品、热水、感冒药及出行信息;二级以上客运站想方设法解决候车乘客的取暖、开水供应、就餐等生活需要;武昌火车站首次推出了网上“武昌车站580(五心)服务台微博”预约免费助行服务项目,积极为重点旅客服务;航运企业预留专车将需要转乘火车的水路旅客先行转运。长途客运站还充分发挥 “小红帽”、“客运天使”等品牌特色,为旅客提供优质温馨的服务。气象部门特别制作了春运气象服务专辑,每日向省春运办和重点运输部门发布湖北省当日或近一周的气象预报,使交通运输部门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四是措施得力,应急处置到位。今年春运,客流量大,湖北地区铁、公、空交通运输部门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狠抓防范,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保持了春运安全平稳的态势。针对冰雪天气,汉十、京珠等高速公路组建了应急突击队和张兵服务队,共出动融雪车辆545台次,撒布融雪剂420余吨,未发生大范围、长距离、长时间车辆滞留情况和重大交通事故。针对1月30日至2月3日间五天的大雾天气,航空部门建立了取消航班旅客转运平台,多部门、多企业联动,共安排9台旅游大巴转运约300名旅客,提供200张火车票,做好了滞留旅客运输工作。针对湖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披露高速公路服务区存在商品售价过高、卫生状况差等问题,省交通运输厅迅速调查整改,全面加强行业监管,通过开展专班检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社全监督、优化服务环境等具体措施,保障服务区经营服务规范有序,切实方便司乘、让利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