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11时35分,首次从俄罗斯直航武汉阳逻的“长越1”号万吨海轮载着汽车配件、玻璃等产品抵达阳逻港一期码头。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考察武汉新港阳逻港区,提出“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如此量级的集装箱海轮深入直达长江腹地,意味着长江黄金水道一次标志意义的‘扩容’。”船长路来全深有感触地说。

多年来,武汉牢记嘱托,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交汇点,打造中西部国家重要出海口。依托出海口功能,阳逻国际港、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吴家山铁路基地四大枢纽正以全新姿态拥抱世界。

■ 长三角珠三角的货物汇集武汉一路向西

6月29日,武汉金控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炳望在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码头二期工程现场驻足良久。项目进入尾声,现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回想建设之初,黄炳望发出“大变样”的感慨。短短8个月,码头就已完成纬二路、经三路、经四路等多条道路的修建。如今,连接码头和园区的转运站正在安装物料提升机,仓库紧锣密鼓施工中,工人们有的在绑扎钢筋,有的在铺设顶板模板,现场紧张而有序。

码头是武汉与世界交汇的起点。进入新世纪,本属沿海开放“后队”的武汉依靠港口向海洋进发。

在武汉,开港19年的阳逻港对内辐射全国、对外联通全球。其集装箱、汽车滚装运输能力分别达到500万标箱和200万辆,均居全国内河港口之首。

在阳逻港工作10年的塔吊工人李小龙用青春见证了阳逻港的繁荣发展,“龙门吊长臂舞动,集装箱堆放整齐,集卡来回穿梭。”他说,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货物汇聚于此,再从这里飘洋过海或分运内地。

2023年1月至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125万标箱,同比增长20.4%,增幅位于全国主要港口第二,进入全国港口20强(第20名)。

多年奋进,武汉港已先后开通东盟四国等20多条国际货运航线,三条直达日本、韩国、俄罗斯集装箱班轮航线。2022年,武汉港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07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69.97万标箱,实现同比双增。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再次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的位置。

向天问路,“空中出海口”花湖机场成为湖北建设先行区落下的关键一子。

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花湖机场,着眼于助力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1000公里半径、1.5小时飞行圈内,可覆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

2023年6月16日晚,顺丰航空一架B747-400型全货机搭载着近100吨货物从鄂州花湖机场起飞,前往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快货物流走进现实。

自2022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花湖机场先后开通了鄂州—列日(比利时)、鄂州—金奈(印度)、鄂州—德里(印度)3条国际全货机往返航线。今年7月1日,花湖机场正式启动货运航线全面转场。转场工作预计将持续3个月,完成后,花湖机场国内货运航线将突破40条,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大部分地区。

进入夏季,距离花湖机场89公里的天河机场瓜果飘香。厄瓜多尔黄色火龙果、泰国榴莲等一批又一批时令水果打着“飞的”前来。武汉零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智轶异常忙碌:“我们长期从事水果进口和分销,以往都是在沿海口岸开展业务,现在已将进口重心转回武汉。”他说,凭借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进口水果从武汉向国内各地分销的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

数据显示,天河机场货源集疏范围拓展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全国大部分区域,常驻天河机场的物流公司已达60余家,通达点遍布全国70余座大中城市。不靠海不沿边,武汉正依靠蓝天奔向开放前沿、拥抱世界。

6月30日7时13分,X8015次列车从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发出驶往匈牙利布达佩斯。这是中欧班列(武汉)今年发出的第178列车。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武汉)连续6个月单月开行百列以上,累计开行650列,超过去年全年总数,跃居全国第三。

仅仅半年,中欧班列(武汉)开通了“白俄罗斯索利戈尔斯克—武汉”“欧洲—武汉—香港”“武汉—白俄罗斯若季诺”“武汉—俄罗斯下卡姆斯克”“欧洲—武汉”“哈萨克斯坦乌拉尔斯克—武汉”“哈萨克斯坦科克舍套—武汉”等7条国际线路。随着运行线路越织越密,中欧班列(武汉)实现了向东出海、向西经中亚入欧、向南至东盟、向北至俄罗斯的“四向齐发”新局面。

眼下,中欧班列(武汉)承运的货品越来越丰富,有光电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服装,还有化妆品、援外项目设备以及麦麸颗粒、黄豆、亚麻籽、化肥、茶叶、柑橘等农作物和副产品。

7月3日7时13分,一批来自长三角的电子产品通过水运抵达阳逻港,计划通过集卡车运至吴家山中心站后,再搭乘中欧班列(武汉)走出国门。退役军人张鹏飞是中欧班列(武汉)的“调车长”。他说,随着中欧班列(武汉)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承运货品不仅有来自宜昌、襄阳、十堰、咸宁等省内城市的,还有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不论多辛苦,只要看着这些亲手编组的中欧班列拉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就会觉得自豪与值得”。

■ 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双枢纽畅达世界

多年来,多个国家战略为武汉高质量建设“出海口”赋能——2009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把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战略;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武汉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级航运中心;2021年,武汉获批交通强国试点城市,成为唯一获准的省级城市。

“到2025年,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改革开放展现新气象,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按照省委要求,武汉自觉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努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2022年,明确行动路径的《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出炉。

为更好建设“出海口”,方案明确了具体任务:新建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及配套工程,谋划第四跑道建设;加强陆海统筹,形成多向拓展的中部陆海大通道;提升武汉至日韩直航航线运力,实现周双班运行;实现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快速双向联通……

桩桩件件关乎发展、落地有声。

这一年,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工程开工。打造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超前谋划新跑道建设、推高吞吐能力“天花板”是必由之路。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建成后,每年可增加6万—8万架次航班。

这一年,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二期项目纳入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铁路直接进码头”“集装箱下船后不落地”等创新尝试获得国家认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在武汉有效衔接。

这一年,历经六年、两千多个日夜,湖北省“一号工程”花湖机场克服疫情、汛情等重重困难,架起了引领中部、辐射全国、畅达世界的“天路”。

参与施工的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这样回忆:“从抢晴天、战雨天,全速推进机场软基施工;到创新引领数字化建设,应用BIM技术贯穿于塔台、航站楼施工全过程;再到提前46天,超前完成‘小黄山’净空降高机场配套工程,我们上演了新时代愚公移山的故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年3月,鄂州花湖机场顺丰国际货站启用后的首批货物在花湖机场完成集货、装车、报关、放行等系列手续后转关至天河机场出口。两个机场进入真正意义的“共享航线、共享航班时刻、共享监管资源”的“双枢纽”模式。

今年6月,装载座椅骨架、医用无纺布、白色口罩、氯化钡、碳酸钡等货物的“华航汉亚5”轮在阳逻港一期码头首航出港。汉亚直航再添运力。

有“场站”、有运力,还得“道路”通畅。2021年3月,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完成航道整治,航道最低维护水深提升到6米。今年5月,从韩国釜山港出发的1.2万吨级国际海轮“长越1”顺利抵汉。

更好的营商环境,也让来汉“出海”更具吸引力。

2019年以来,省市政府先后联合武汉海关多次出台支持湖北武汉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针对直航,武汉海关推出的“直提直放监管模式”“保税物流触发申报新模式”“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新模式”等措施,将通关时间大大压缩。

汉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推出的“资料申报零见面,船舶到港零等待,日常业务零差错,证件办理零拖延,船舶离港零延时”五零工作法,也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船一靠岸就直接装货,不用等待。装好货物就能直接出港,手续便捷。”湖北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双阳感叹如今的通关便利。

■ 城市经济空间打得更开了

出海口建设给武汉高质量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助力。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日本名古屋采购的“空中走行式搬送系统的控制组件”属于一种自动化搬送装置设备,可在空中高架轨道上行驶从而带动载体。这批高科技产业装备在日本村田机械株式会社位于爱知县名古屋的工厂直接生产,当天从工厂装船,通过汉亚直航6天即可抵达武汉阳逻港。

“以前我们从日本采购设备,首先要运输到上海,再从上海港中转到阳逻港或走陆地到武汉,前后运输时间都是十天半个月。”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高效的水运物流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

“长越1”轮船长路来全说,在过去庞大的水运物流中,国内江海干线与沿海国家之间的货物交流方式是以小吨位的船舶沿江运输到沿海港口中转为主。这种方式运输周期长、货物损坏率高、中转费用昂贵。现在万吨海轮直达国外,实现大船及规模化运输,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运输成本约20%。

出海口建设不仅令本地企业受益,也让国际上的“朋友”找到更为广阔的市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武汉代表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通过汉亚直航,日本企业的触角不仅可以延伸到中国中部大市场乃至长江沿线大市场,还将形成与湖北武汉内陆的直接交往。在他们看来,中部市场的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远低于沿海,市场的可延展性、可发展性更大。

“一旦实现高水平开放,武汉将迎来更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过文俊认为,现在湖北武汉的产业结构多是针对国内进行上下游配备的,高水平的开放将倒逼自我革命,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中欧班列(武汉)的强力拉动下,冠捷、东风汽车、长飞光纤、富士康等重点企业有效拓展海外市场,带动光电、服装、木材等产业在武汉集聚发展,助力一大批国际企业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陆续落户省内,奔驰、沃尔沃、京东、欧莱雅、博世等先后在汉建立供应链中心仓。

与此同时,班列服务我市3C产品、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产品出口欧洲,促进跨境电商、国际邮包等外贸新业态发展,为建设全国商贸物流中心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出海口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进展,但放眼全国,压力还是很大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说。

目前,就内河港口比较,从货物吞吐量来看,武汉同苏州港、泰州港、江阴港、南京港都有不少差距,就集装箱吞吐量上比较,武汉落后于苏州港和南京港。从航空看,天河机场主营基地、航空中转中心等核心功能落后于重庆、上海、广州、成都等航空枢纽。另外,中欧班列未形成中部集结中心,离国际性铁路枢纽和场站城市定位尚有差距。叶青认为,为深化出海口建设,需进一步强化陆港、水港、空港枢纽功能,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吴家山铁路基地和阳逻国际港四大枢纽的链接能力还需进一步释放。

湖北港口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拓展阳逻港多式联运新项目,加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机衔接与辐射。

未来,中欧班列(武汉)将进一步完善境外通道网络,努力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的中部陆海大通道,进一步发展东盟战略通道,抢抓RCEP机遇,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武汉—钦州港—东盟线路的常态化开行,继续稳固武汉—磨憨—老挝的线路运营,开通中缅线路,协同打造南向通道中部集结中心。

“天河机场的旅客运输、国际客运常年排在中部六省的首位,鄂州花湖机场未来要实现500万吨的年货运量,定位是全球航空货运枢纽。”中国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分析,对武汉而言,要实现1+1>2的效果就要通过客货两条航线网络连通中国其他区域、连通世界,把武汉这座城市的经济空间打开。